庞统献连环计,曹军以铁索打造连环战船,程昱忧虑,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 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诸葛亮夜观天象,设坛借得 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下图中,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形势的是 ( )
A.![]() | B.![]() |
C.![]() | D.![]() |
赤壁之战,诸葛亮立军令状,三日内赶制十万羽箭,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诸葛亮命二十只草船驶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可拨弓弩手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草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得胜而归。周瑜叹曰:“吾不如此也!”文中“是夜大雾”的主要原因是 ( )
A.江南多雨,空气湿度大 |
B.晴夜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损失热量多 |
C.冷空气南下,气温骤变 |
D.晴夜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

【小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小题3】下列叙述中,其气温成因与b处相似的是

【小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A.冬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漠河附近 |
B.夏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 |
C.冬季,同纬度地区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
D.夏季,同纬度地区相比,山区气温低于平原气温 |
下图是沿北纬300绘制的气压变化图,正确的说法是()


A.亚洲高压控制范围扩大 | B.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 |
C.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 | D.太阳直射南半球 |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夏季与冬季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小题2】与冬季相比,影响夏季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因素

【小题1】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A.内蒙古 | B.黑龙江 | C.西藏 | D.山西 |
A.天气状况 | B.地形 | C.正午太阳高度 | D.大气密度 |
下表是合肥某月连续4日气象预报及相关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段 ( )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3】若此时合肥的某地多云,则该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

【小题1】此时段 ( )
A.合肥正午太阳高角逐渐增大 |
B.合肥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A.冷锋过境导致天气变晴 |
B.16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最弱 |
C.大气对流旺盛形成对流雨 |
D.18日受暖气团控制 |
A.晴朗、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 B.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据2016年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强寒潮正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图2是20日至22日20时我国降雪界限移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各地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是
【小题2】这次寒潮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小题1】我国各地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是
A.21日黄淮等地气温下降猛烈并有大雪 |
B.22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将继续大幅下降 |
C.23日江淮及江南的大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
D.24日福建以及广西、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并伴有大雪 |
A.农作物遭受冻害,粮食将大幅减产 |
B.大风扬起沙尘加剧华北地区的阴霾 |
C.低能见度、路面湿滑、结冰和积雪等妨碍交通 |
D.使我国东部地区提前进入冬季 |
下图是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 ,③
(2)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有夹角的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填 “南”或“北”)半球。
(3)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 ,③
(2)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有夹角的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填 “南”或“北”)半球。
(3)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气压:a>b>c>d
②气压:d>a>b>c
③引起该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压差
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① 气压:a>b>c>d
②气压:d>a>b>c
③引起该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压差
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