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0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小题2】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与图中哪些辐射或作用有关()

【小题1】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0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刻因热力原因形成的5000米等高面与对应近地面间的垂直气压差等值线,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F点风向是()
【小题2】此后,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则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1】F点风向是()
A.东风 | B.西风 |
C.西南 | D.东北风 |
A.气旋 | B.反气旋 |
C.暖锋 | D.冷锋 |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气温 (高、低),其影响因素的 。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之间的平均温差约为 ℃,其主要原因是 。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图中F所在省区最具优势的资源是 。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气温 (高、低),其影响因素的 。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之间的平均温差约为 ℃,其主要原因是 。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图中F所在省区最具优势的资源是 。
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小题2】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小题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秋午后 | B.初秋清晨 |
C.初春午后 | D.初春清晨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
下图为在南京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题意,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2】图示季节,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1】根据题意,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天气 |
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
C.持续的伏旱天气 |
D.华北地区出现春旱沙尘天气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关于甲地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4】若该图表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关于甲地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高于乙丙丁三处 | B.气温高于乙丙丁三处 |
C.风力大于乙丙丁三处 | D.多天气晴朗 |
A.甲地纬度为30° | B.丁地纬度为30° |
C.甲地气压为高压 | D.④为盛行西风 |
A.丁表示海洋 | B.②表示地表径流 |
C.①表示海水蒸发 | D.③表示下渗 |
A.①表示寒流 | B.②表示北赤道暖流 |
C.③可能是日本暖流 | D.乙地可能形成大渔场 |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关的是( )
A.秋季晴朗的夜晚后容易出现霜冻 |
B.农民利用人造烟雾防止作物被冻伤 |
C.用红色作为信号灯更醒目 |
D.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小题1】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A | B.B | C.C | D.D |
A.大气逆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地面辐射 | D.大气辐射 |
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空气的垂直运动 |
B.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
C.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
D.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运动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