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 。(2分)
(2)假设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那么图中的甲地为 (填陆地或海洋),①风的性质为 。(4分)
(3)假设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图,判断甲乙的气压带名称:甲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甲和乙之间的风带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

(1)假设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 。(2分)
(2)假设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那么图中的甲地为 (填陆地或海洋),①风的性质为 。(4分)
(3)假设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图,判断甲乙的气压带名称:甲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甲和乙之间的风带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
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均在25℃ 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气温均在0℃以下,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地形起伏 | D.地面反射率 |
图为同纬度海洋陆地之间大气运动环流图,由于大气运动在大陆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图,可以判断
【小题2】若图示为北半球,此时控制太平洋的大气活动(气压)中心是

【小题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图,可以判断
A.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 |
B.图示时期为该地的冬季 |
C.陆地近地面气压较海洋高 |
D.此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
A.亚速尔高压 | B.夏威夷高压 |
C.阿留申低压 | D.冰岛低压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上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A.①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 |
B.②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 |
C.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
D.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 B.地形条件 |
C.局地水域 | D.植被分布 |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大气中
【小题2】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小题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该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甲、乙表示地表,则甲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小题3】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环节③为

【小题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代表陆地 |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
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
A.热带雨林景观 | B.热带草原景观 |
C.热带荒漠景观 | D.热带季雨林景观 |
A.北太平洋暖流 | B.秘鲁寒流 |
C.日本暖流 | D.加利福尼亚寒流 |
读“2014年12月28日14时中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甲气压中心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2分)
(2)乙、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__地,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____________。(2分)

(1)图中甲气压中心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2分)
(2)乙、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__地,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____________。(2分)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