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
- 地球公转的速度
- 地球公转的轨道
- 黄赤交角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公转速度较 ,南半球是 季节。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此时北极圈内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当地球运行到B点附近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公转速度较 ,南半球是 季节。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此时北极圈内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当地球运行到B点附近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
下面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名称分别为:A B
C D 。
(2)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和②点时,分别对应左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
的________和________。
每年________(日期)前后,地球运动到左图中的D处,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度),该日昆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_值(最大或最小)。

(1)左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名称分别为:A B
C D 。
(2)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和②点时,分别对应左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
的________和________。
每年________(日期)前后,地球运动到左图中的D处,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度),该日昆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_值(最大或最小)。
下图为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图中点、线、面、角的理解正确的是
【小题2】当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减小到23°时,能引起的变化是

【小题1】对图中点、线、面、角的理解正确的是
A.P点纬度23°26′N | B.②-黄赤交角 | C.③-地轴 | D.④-赤道平面 |
A.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 | B.温带范围变大 | C.地球上极昼极夜范围增大 | D.寒带范围变大 |
下图a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图b表示某时刻的太阳
光照图,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

(1)图中A、B的节气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_纬线上,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武汉(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3)如图b表示的是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则图b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昼夜分布图。图中F点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E点的夜长时间为 小时。G点位于晨昏线上的 (晨或昏)线上,其日出时刻为当地时间 。
光照图,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

(1)图中A、B的节气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_纬线上,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武汉(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3)如图b表示的是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则图b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昼夜分布图。图中F点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E点的夜长时间为 小时。G点位于晨昏线上的 (晨或昏)线上,其日出时刻为当地时间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阅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当“嫦娥二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

当“嫦娥二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点移动 | 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点移动 |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点移动 | 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点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