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
- 地球公转的速度
- 地球公转的轨道
- 黄赤交角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以世界首台地动仪发明者、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名字命名的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首发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于2017年2月2日15时51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顺利升空后,南通将迎来的节气是
【小题2】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顺利升空后,南通将迎来的节气是
A.大寒 | B.立春 | C.惊蛰 | D.春分 |
A.小暑时日地距离最近 | B.大雪时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变大 |
C.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D.在立夏和立秋节气时,南通的昼夜长短相等 |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 )。


A.珠江流域 |
B.青藏高原 |
C.西北地区 |
D.华北地区 |
读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回答问题,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 )。


A.此时为夏至日 |
B.此时为冬至日 |
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
读黄赤交角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0°,其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A.太阳直射点南北摆动的范围变小 |
B.两极附近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变大 |
C.冬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高 |
D.夏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低 |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41°N,100°E)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迈出重要一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纽约(西五区)侨民观看此次卫星发射实况时,正值( )
【小题2】卫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点是( )

【小题1】纽约(西五区)侨民观看此次卫星发射实况时,正值( )
A.早餐时间 | B.午餐时间 |
C.晚餐时间 | D.子夜时分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如甲图为在乙图中①位置南极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示意图,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日期,B地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图中AB属于 (晨或昏)线。
(2)甲图所示时刻,B地的太阳高度为 。该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乙图中,地球在①②③④四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的 。
(4)简述地球由④位置运行至①位置期间,咸阳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1)甲图所示日期,B地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图中AB属于 (晨或昏)线。
(2)甲图所示时刻,B地的太阳高度为 。该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乙图中,地球在①②③④四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的 。
(4)简述地球由④位置运行至①位置期间,咸阳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下图分别为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北方某朝阳房屋阳光照射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的 作用所致。
(3)此图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4)当室内墙上的钟表到11:40时,屋外人的影子最短,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5)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处中的 点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在 点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短。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的 作用所致。
(3)此图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4)当室内墙上的钟表到11:40时,屋外人的影子最短,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5)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处中的 点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在 点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