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 行星地球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甲图所示。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____)
A.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A.0° B.25° C.45° D.90°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____)
A.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A.0° B.25° C.45° D.90°
当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关于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①点(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哪个更长些?为什么?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①点(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哪个更长些?为什么?
当安庆某校钟表上的时间为10月10日上午8:00时,美国东部区时(西五区)为( )
A.10月 9日19时 | B.10月10日19时 |
C.10月9日18时 | D.10月10日下午8时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自***的《七律·送瘟神》,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联翩”的作者从农村的灾难转到同天上的牛郎谈话。晨昏圈和赤道都是大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通常我们把地球视作正球体,图示阴影区为夜,
其余为昼。图中PM弧线长度大约为
【小题2】图示日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通常我们把地球视作正球体,图示阴影区为夜,
其余为昼。图中PM弧线长度大约为
A.10000km | B.20000km | C.30000km | D.40000km |
A.F地再过约9小时日出 |
B.P点太阳高度角为0° |
C.青城山正值避暑旺季 |
D.E在N东南方 |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词。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以下诗句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中,能反映地球公转的是
以下诗句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中,能反映地球公转的是
A.“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小至》) |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
D.“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南宋·谢枋得) |
阅读材料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1)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来回移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的存在。
(2)现阶段a的度数是_______。如果度数变小,极昼极夜范围将变 _______。
(3)直射点在C位置时晨昏圈上纬度最高点的纬度度数是_______。
(4)10月30日前后直射点向_______移动,公转速度变_______ 。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1)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来回移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的存在。
(2)现阶段a的度数是_______。如果度数变小,极昼极夜范围将变 _______。
(3)直射点在C位置时晨昏圈上纬度最高点的纬度度数是_______。
(4)10月30日前后直射点向_______移动,公转速度变_______ 。
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读二分二至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小题2】10月31日地球大体位于图示的阶段是

【小题1】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春分节气对应D位置 |
B.公转一圈时间为1回归年 |
C.B到C公转速度变慢 |
D.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
A.AB间 | B.BC间 |
C.CD间 | D.DA间 |
在正午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等于90°。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之中,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北回归线上的北半球夏至日、南回归线上的北半球冬至日。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一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如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读图完成

【小题1】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时刻如果北京时间为19:00,则该地经度是

【小题1】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 B.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N向南北递减 |
C.图示日期大约是4月21日 | D.图示日期该地昼长13小时 |
A.135°W | B.45°W | C.15°E | D.15°W |
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地球运动过程中直射点在地表不断移动。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日期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图示日期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A.向东 | B.向南 | C.向西 | D.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