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罗斯福新政
- + 凯恩斯革命
- 新自由主义
-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请简述凯恩斯的理论内容。
观点一: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增加值占每一次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有越来越少的倾向。观点二:随着某一生产行业投責的增加,其利润率存在着下降的趋势。观点三: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以随时作为交易之用,可以随时用于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
观点一、观点二和观点三分别反映了凯恩斯理论的哪些规律?凯恩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和解决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综观整个经济思想史,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这两种思潮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竞争性的此消彼长的状态,这种互为消长的趋势是与不同时代的经济形态和发展状况相联结的。对于二者的激烈交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谷物法”的废除说明国家干预主义占据主流
②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多数国家采取了政府干预主义
③“滞涨”出现使经济自由主义面临着重大困境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削弱了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①“谷物法”的废除说明国家干预主义占据主流
②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多数国家采取了政府干预主义
③“滞涨”出现使经济自由主义面临着重大困境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削弱了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选项中经济学家与其经济思想或政策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经济学家 | 经济思想或政策主张 |
A | 斯密 | 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B | 李嘉图 | 各国依据绝对成本优势生产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交换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从中获得好处 |
C | 马克思 |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
D | 凯恩斯 |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益递增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引发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