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罗斯福新政
- + 凯恩斯革命
- 新自由主义
- 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①斯密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
②李嘉图主张政府的作用在于合理配置资源
③凯恩斯主张“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
④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经济学流派 | 主要观点 |
A.李嘉图 | 提出二元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理论是其经济学的核心 |
B.罗斯福 | 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刺激经济发展,削弱市场作用 |
C.凯恩斯 | 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增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 |
D.新自由主义 | 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
A.A B.B C.C D.D
2016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好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简述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说明对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启示。材料二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新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3)通过以上两问的解答,总结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革命的异同。
A.减少政府投资,压缩产能过剩商品的供给 |
B.放任经济自由,让市场自动实现供求平衡 |
C.调整产能结构,改善产能过剩商品的供给 |
D.实施赤字财政,扩大产能过剩商品的需求 |
A.饮品店推出某款饮料“第二杯半价” |
B.地铁转乘在两小时内,可减免一元车费 |
C.固定电话前3分钟0.2元,以后每分钟0.1元 |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9年,中国消费市场有望跨入6万亿美元,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要抓紧实施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材料三进入2019年,哪些行业有机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下图是消费升级热点关键词生成的词云图。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助力消费增长添彩美好生活。
材料四“是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紧日子”彰显了党和政府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是百姓生活的幸福味道。政府会过“紧日子”,让老百姓的“好日子”更有奔头。
(3)“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这一做法与《经济学常识》中哪位经济学家的主张相似?请简述其主张的内容。(4)结合材料四,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释政府“紧日子”与百姓“好日子”之间的关系。
A.斯密国民财富增长理论:分工-市场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国民财富增长 |
B.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相同产品生产-各国成本不同-依据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
C.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企业倒闭-经济危机 |
D.凯恩斯失业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心理规律-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