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在观测实验中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这一发现说明
①对黑洞的新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②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量限制,俗称节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改善代谢并延长寿命的营养干预手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节食能够改善糖尿病是因为节食能够降低体重,但持续性节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所以近年来有科研人员提出了间歇性节食的概念。

研究人员利用柠檬酸、柠檬酸三钠、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和db/db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系统分析了多种节食方案对糖尿病的干预功效。在研究中,科研人员也尝试寻找间歇性节食干预糖尿病的可能机制。专家认为,相对于持续性节食,间歇性节食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营养干预手段,在人群中更加容易被接受,这一研究为未来糖尿病人群干预实验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实践是如何推动医学理论发展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长期以来,很多科研人员不断对各种金属物质进行研究,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核裂变。在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的莉泽·迈特纳与奥多·哈恩在对一些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核裂变会产生巨大反应,以此成就了现代最厉害的核武器。这一过程说明
A.偶然发现转变为必然真理是认识的一般过程
B.长期思考和琢磨是形成真理的最初源泉
C.真理虽然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但它是可知的
D.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利用观察者的错觉创作作品,下图就是这种类型和风格的作品。这一效果

①是对现实事物的艺术再现②说明认识的检验标准具有模糊性
③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同样是面对外部环境,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则言“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由于
①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理论能否有效地指导实践是判断其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
②理论若不能为实践服务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③理论的价值取决于国家需要的程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衡量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工智能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对安全、法律、伦理等也提出新挑战。针对人工智能潜在的风险,科学家试图探索通过算法给智能机器嵌入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使其遵循“善法”,让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同情心、责任心、羞耻感等等,从而控制机器的风险。可见
①赋予智能机器以人类意识是科学家的不懈追求
②科技进步带来新的问题推动科学家进行新的探索
③科技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④伴随实践发展原有科技成果总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神农尝百草,到“哈勃”瞭望太空,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短地探寻着世界的奥秘,人类探寻世界奥秘的根本目的在于
A.获得正确认识B.认识客观世界C.改造客观世界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女司机被一些媒体冠上“马路杀手”的称号,然而从交通褀故的统计来看,女司机造成交通取故的机率要远远低于男司机,事实上许多女司机还有男司机不具备的优点。这表明
A.认识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
B.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