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果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坚持适度,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前提,思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办、国办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要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①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
②要遵循规律,创新管理和运营机制
③要整体布局,消除各地文化资源差异
④要打破限制,实现区域文化发展同步共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哲学角度看,下边漫画寓意与下列选项吻合的是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候”现象表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实践是认识的,是推动认识发展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6年12月,中央气象台先后多次发布雾霾预警。雾霾预警的发布
①表明人类对未来的预测源自对规律的认识②表明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趋势
③表明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消除雾霾④表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383~384页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由于无节制的乱排放,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J市的河网和湖泊基本上都是五类和劣五类的水体,全市已经找不到合格的饮用水源。身在水乡,竟然没水喝!常常让人感慨:“那是回不去的乡愁!”近年来,J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市、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创新河库管护体制,坚持防治并举,切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营造出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分析J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合理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一:有群众举报称,一些不法分子在钦州市三娘湾至大风江口一带海域,进行花蛤螺非法养殖,并用大功率电鱼器械肆意捕鱼,导致所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白海豚栖息地造成潜在的生存隐患。这种做法,是得小利而给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的举动。
材料二: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积极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实时发布全省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应对雾霾天气长效机制。
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规律的关系。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