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CO2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对某种绿叶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同种新鲜叶片,在室温25℃下进行,缓冲液能调节密闭小室CO2浓度始终保持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精确测量,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
(mL·h-1)
 
光强(lx)
CO2(%)
1
800
0.03
右移6.0
2
1000
0.03
右移9.0
3
1000
0.05
右移11.2
4
1500
0.05
右移11.2
5
1500
0.03
右移9.0
 
(1)第3组装置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在2 h内,缓冲液释放到密闭小室空间的CO2约为__________mg。第3、4两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4组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2)装置虽均置于25℃环境下,但有同学认为液滴移动的量不一定真正代表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因为光照引起的__________会导致密闭小室内气体的物理膨胀。由此,实验方案应再作相应完善。
(3)某同学认为本实验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光强和CO2浓度的相互作用,使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该同学又增设了一组实验,你认为该组的实验条件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内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Ⅲ过程产生⑤最少
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使__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
②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在95%的乙醇中加入无水碳酸钠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D.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细胞收缩需要消耗ATP
B.细胞内合成蔗糖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合成ATP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合成ATP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如下图为细胞中化合物 A 与化合物 B 生成化合物 D 的过程示意图,C 为化学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 A 为甘油、B 为脂肪酸,则 D 中含有元素 P
B.若 A 为葡萄糖、B 为果糖,则 D 为麦芽糖
C.若 A 为甲硫氨酸、B 为甘氨酸,则 C 可表示为 CO-NH
D.若 A 为腺苷,B 为磷酸基团,则 C 不是高能磷酸键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B.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叶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紫色加深
C.可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D.甲物质也可能被叶表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的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B.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
C.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D.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甲和图乙反映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类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自由扩散
B.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协助扩散
C.依据跨膜的层数,图乙方式的跨膜层数为0层
D.抑制细胞呼吸,对图甲所示类型无影响,而对图乙类型有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