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银氨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新制氢氧化铜 d.氧化铜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是先鼓入空气还是先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你认为可用______来估量;
(4)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以下实验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卤代烃水解 b.银镜反应 c. 乙酸丁酯 d.苯的硝化反应
(5)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假设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 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 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黄色超氧化钾()可作为宇宙飞船舱的氧源。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的性质,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探究与水的反应: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水快速产生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复燃;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向褪色后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的反应:

(1)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选择)
①打开通入,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关闭   ②实验完成,拆卸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3)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述装置验证“反应生成”还存在不足,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改进后再实验,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C中固体加水溶解,配成溶液,等分为两份。
①向M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_______、________,称重为4.66g。
②将N溶液移入锥形瓶中,用酸性溶液滴定,当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消耗酸性溶液
③依据上述现象和数据,请写出装置C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中,以下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未完全擦去B.镁带中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C.反应后没有用注射器抽气D.硫酸过量,镁全部反应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欲进行下列实验,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氨气尾气处理
C.NO2被水完全吸收
D.比较NaHCO3和Na2CO3溶解度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装置配制100 mL 0.1 mol·L-1的硫酸
B.用图乙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用图丙装置制取少量乙烯气体
D.用图丁装置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类型及腐蚀速率,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 1 所示。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完成表中空格):
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0.5
2.0
90.0

______________
0.5
____________
36.0

碳粉含量的影响
0.2
2.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 2。 t2 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 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腐蚀, 请在图 3 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_____;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

(3)该小组对图 2 中 0~t1 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SO2通过品红水溶液后,引起品红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____________,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
(4)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
(5)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与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
当前题号: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
B.b、c、f中试剂依次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C.装置e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气体
D.用上述装置(另择试剂)可以制备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是某同学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采用可抽动铜丝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
(3)从C试管的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_.(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
(4)反应完毕,将A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得到呈酸性的蓝色溶液与少量黑色不溶物,分离出该不溶物的操作是______,该黑色不溶物不可能是CuO,理由是______。
(5)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不溶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品红褪色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黑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②若该黑色不溶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在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推测其化学式为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