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 +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 |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
一般硫粉含有S(单斜)和S(正交)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常温下:

①S(单斜)+O2(g) =SO2(g) ΔH=-297.16 kJ/mol
②S(正交)+O2(g) = SO2(g) ΔH=-296.83 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S(单斜)+O2(g) =SO2(g) ΔH=-297.16 kJ/mol
②S(正交)+O2(g) = SO2(g) ΔH=-296.83 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g)+O2(g)=SO2(g) ΔH=-Q3 kJ/mol Q3> 297.16 |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
C.常温下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X⇌Y 和 Y⇌Z 构成,反应能量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 Z 最稳定 |
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C.X⇌Y 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
D.X 与 Z 的能量差为 E4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
D.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mol ,若将含1 mol H2SO4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114.6 kJ |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化合物 | 燃烧热 | 化合物 | 燃烧热 |
甲烷 | 891.0 | 正丁烷 | 2878.0 |
乙烷 | 1560.8 | 异丁烷 | 2869.6 |
丙烷 | 2221.5 | 2-甲基丁烷 | 3531.3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1560.8kJ |
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
D.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则:△H1>△H2。 |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
D.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ΔH=-571.6kJ·mol-1。 |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对应的微粒最稳定 |
B.R点微粒氧化性最强 |
C.由N点到M点的焓变为60kJ·mol-1 |
D.P点微粒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N点和Q点微粒属于自发过程 |
一般硫粉含有S(单斜)和S(正交)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常温下:S(单斜)+O2(g) →SO2(g) +297.16 kJ; S(正交)+O2(g) → SO2(g)+296.83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g) + O2(g) → SO2(g) +Q3 Q3> 297.16 kJ |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
C.常温下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