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和 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会生成,其衰变方程为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N+1激发态跃迁到N激发态时(N=2,3,4),其辐射的能量是一定值
当前题号:1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
C.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D.核反应堆中,镉棒能加快链式反应的速度,而重水等慢化剂能减缓链式反应的速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7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飘散到许多国家、4月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引起周边国家的指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
B.碘131能自发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少一个中子而多一个质子
C.铯137进行β衰变时,往往同时释放出γ射线,γ射线具有特别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D.铯137进入人体后要紧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其半衰期是30.17年,假如将铯137的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能够延缓其衰变速度。
当前题号:3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核的比结合能比核的大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1.0×1024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还剩1.0×106
当前题号:4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能够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B.根据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论,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最高
C.对于某种放射性元素而言,以单质形式存在与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其半衰期不相同
D.用频率为的光去照射某金属时,若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  )
A.,X表示
B.是轻核聚变
C.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
D.衰变中产生的粒子实际上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太低
C.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原子的总能量减少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当前题号:7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钴-60放射性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治虫害和食品辐射保藏与保鲜等;在医学上,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一个钴60原子核(Co)放出一个β粒子后衰变成一个镍核(Ni),并伴随产生了γ射线。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该反应中钴核、β粒子、镍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m2+m3m1c2
B.核反应中释放出的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β粒子强
C.若有16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后只剩下8个钴60原子核
D.β粒子是钴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原子核的相关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相邻质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的核力
B.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小,说明原子核越不稳定
C.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小
D.β射线是电子流,表明原子核内除质子中子之外还有电子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光是在地震前夕出现在天边的一种奇特的发光现象,它是放射性元素氡因衰变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通过岩石裂隙向大气中集中释放而形成的。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2d,经衰变后产生一系列子体,最后变成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  )
A.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要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氡核的中子数为86,质子数为136
D.标号为a、b、c、d的4个氡核经3.82d后一定剩下2个核未衰变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