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的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氢原子巴尔末线系谱线是包含从红外到紫外的线状谱 |
B.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表明了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 |
C.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在各处的概率是相同的 |
D.氢光谱管内气体导电发光是热辐射现象 |
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向能量较低的状态跃迁时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称为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谱线对应的彼长
可以用广义的巴耳未公式表示:
,n、m分别表示氢原子跃迁前、后所处状态的量子数,
对每一个m,有
,R称为里德伯常量,是一个已知量,对于
的一系列谱线其波长处在紫外光区,称为赖曼系;
的一系列谱线其波长处在可见光区,称为巴耳末系,用氢原子发出的光照射某种金属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赖曼系波长最长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
;当用巴耳末系波长最短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
.已知电子电荷量的大小为e,真空中的光速为c,试求:普朗克常量和该种金属的逸出功.








氢原子光谱除了巴耳末系外,还有莱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
=R(
-
),n=4,5,6,…,R=1.10×107 m-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
(1)n=6时,对应的波长.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大小.n=6时,传播的频率.



(1)n=6时,对应的波长.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大小.n=6时,传播的频率.
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氢原子光谱的四条谱线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满足公式
,式中
.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最长波长与最短波长之比为


A.![]() | B.![]() | C.![]() | D.![]() |
物理学家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
A.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
B.确认在原子内部存在α粒子 |
C.认定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是受到电子的作用 |
D.认识到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
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其学生做了用
粒子袭击金箔的实验,他发现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这就是
粒子散射实验,为了解释这个结果,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请你利用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估算金原子核的大小(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下列公式或数据为已知:点电荷的电势
,
,金原子序数为79,
粒子质量
,
粒子速度
,电子电荷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