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
B.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其分子间没有斥力 |
C.热量不能自发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
E.一定量的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
如图所示,一绝热的薄壁气缸质量为m、底面积为S、深度为L,放在水平地面上,气缸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轻质绝热活塞与轻杆连接固定在竖直墙上,轻杆保持水平,轻杆与活塞的作用力保持水平,活塞与气缸内壁密封且可无摩擦的自由滑动。缸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时活塞位于距气缸底部
处、缸内气压为p0、温度T0;现用缸内的加热装置对缸内气体缓慢加热,(外界大气压恒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气缸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①气缸刚要开始相对地面滑动时,缸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②活塞刚滑动到气缸口时,缸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①气缸刚要开始相对地面滑动时,缸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②活塞刚滑动到气缸口时,缸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如图所示为一汽缸静止放于水平地面上,汽缸高度为2L,横截面积为S,汽缸与活塞之间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汽缸和活塞的质量分别为M、m,初始状态下活塞刚好位于汽缸中间,与之连接的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刚好处于原长状态,气体初始温度为T0,外界大气压为
,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厚度不计,且与汽缸之间的摩擦不计,若
,现给汽缸内气体降温,温度降为多少时,汽缸刚好离开地面。



如图(a)所示,一导热性良好、内壁光滑的汽缸水平放置,面积S=2×10-3m2、质量m=4kg、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cm,在活塞的右侧12cm处有一对与汽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K,大气压强p0=1.0×105Pa。现将汽缸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取g=10m/s2。求:
(1)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汽缸竖直放置后,当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时,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1)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汽缸竖直放置后,当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时,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如图所示,U形管右管内径为左管内径的
倍,管内水银在左管内封闭了一段长为76 cm、温度为300 K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6 cm,大气压为 76 cmHg.
(1)给左管的气体加热,则当U形管两边水面等高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2)在(1)问的条件下,保持温度不变,往右管缓慢加入水银直到左管气柱恢复原长,问此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


(1)给左管的气体加热,则当U形管两边水面等高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2)在(1)问的条件下,保持温度不变,往右管缓慢加入水银直到左管气柱恢复原长,问此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
如图所示为一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其原理是:竖直放置的试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的响声.已知27℃时,空气柱长度L1为20cm . 此时水银柱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2为10cm . 管内水银柱的高度h为8cm , 大气压强为75cmHg .
(1)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
(2)如果要使该装置在87℃时报警,则应该再往玻璃管内注入多少cm高的水银柱?

(1)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
(2)如果要使该装置在87℃时报警,则应该再往玻璃管内注入多少cm高的水银柱?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段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
D.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
如图所示,圆柱形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缸的高度为l、缸体内底面积为S,缸体重力为
弹簧下端固定在桌面上,上端连接活塞,活塞所在的平面始终水平。当热力学温度为
时,缸内气体高为
,已知大气压强为
,不计活塞质量及活塞与缸体的摩擦。现缓慢升温至活塞刚要脱离气缸,求:
(1)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2)该过程缸内气体对气缸所做的功;
(3)若该过程缸内气体吸收热量为Q,则缸内气体内能增加多少?





(1)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2)该过程缸内气体对气缸所做的功;
(3)若该过程缸内气体吸收热量为Q,则缸内气体内能增加多少?
如图为在密闭容器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B的压强P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图像。
(1)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论证状态A到状态B理想气体温度升高;
(2)若体积VB:VA=5:3,温度TA=225K,求TB。
(1)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论证状态A到状态B理想气体温度升高;
(2)若体积VB:VA=5:3,温度TA=225K,求T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