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为空心金属球,B为靠近A的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壳。将另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从A球开口处放入A球中央,但不触及A球。则B出现的情况是( )


A.靠近A的一端带正电,远离A的另一端带负电 |
B.靠近A的一端带负电,远离A的另一端带正电 |
C.靠近A的一端带负电,远离A的另一端不带电 |
D.不带电 |
孤立的点电荷的电场线如图甲所示,如果在它的附近放一个导体,由于静电感应导体两端会出现感应电荷,很快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感应电荷的出现会改变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小周同学画了静电平衡状态下的电场线如图乙所示,则( )


A.小周画的电场线没有错误 |
B.若把一个电子分别放在甲图中的A点和B点所受的电场力相同 |
C.乙图中C点的场强比D点大,C点的电势等于D点的电势 |
D.若把一个电子从C点移到D点其电势能增加 |
将一原来不带电的半径为R的金属球放入电荷量为+Q小球的电场中,由于金属球对电场的影响,最终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设两球球心间的距离为3R,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 a、b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金属球将带负电 |
B.金属球和小球间的库仑力为引力,其大小为![]() |
C.检验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
D.将一电子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
如图所示,一个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一个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AB中心O点的距离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
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导体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
B.导体A端电势低于B端电势 |
C.导体中心O点的场强为0 |
D.枕形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感应电场强度![]() |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减小电荷的聚集,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有
A.在小汽车上安装露在外面的天线 | B.在飞机轮胎中使用导电的橡胶材料 |
C.在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 D.印染厂在干燥天气时适当增加湿度 |
两个同种点电荷A、B,它们之间的静电力是__________力(选填“排斥”或“吸引”);若它们的电荷量都为Q,在真空中相距r,静电力常量为k,则A对B的静电力大小为__________,B对A的静电力大小为__________,这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如图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A金属柱 |
B.B金属柱 |
C.A、B金属柱同时 |
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 |
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运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
B.![]() |
C.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D.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了右手螺旋定则 |
B.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C.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
D.法拉第在对理论基础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
物理课本的插图体现丰富的物思想或方法,对下列四副图描述正确的( )

A.图甲:手压玻璃瓶时小液柱会上升,利用了极限法 |
B.图乙:通过红蜡块的运动探究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的体现了类比的思想 |
C.图丙:研究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将位移分成若干小段,利用了等效思想 |
D.图丁: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