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 |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
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 |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有是哉,子之迀也! | B.子路宿于石门 |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对下列语句中重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A.因之以饥 (因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不过) |
C.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 |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途径) 多见其不知量也。 (只是) |
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
例句:欲洁其身
A.足食,足兵 |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 |
B.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C.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固一世之雄也 |
D.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引起 |
B.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
C.①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
D.①其致一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 B.虽然,犹有未树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作品《滕王阁序》以骈文写就,句式讲究对偶,灵活多变,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 |
B.《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
C.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显得富有情致和趣味。 |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③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⑤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③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⑤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