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
宛转
宛转蛾眉马死前(_____)
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
徘徊
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 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 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 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 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 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①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②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之人耳,若夫殿处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 ① 胔:zì 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 3000 万(一说 5000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小题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暑,浴书斋 /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免汝去害人 / 不赂者赂者丧
C.此阴阳失位 /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愚民悬符厌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小题4】文中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是年号干支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B.“鼎”,古时国之大宝,能用鼎食,说明家族地位高、势力大,《滕王阁序》中的“钟鸣鼎食”即用此意。
C.“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七子”是此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七人。
D.古人一扇为户,两扇为门,“门户”泛指房屋庭院等的出入处,后来也可指家庭或人家。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 “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⑵ 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⑶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小题7】结合文本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函陵  (驻扎军队)
B.何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邻  (增加)
C.若之乎  (怨恨) 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小题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必退 师:军队 ②然郑,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③朝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①唯君之 图:考虑   ②以乱整,不武 易:交换 ③(两军)相四十里 去:距离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   ②无能为也 已:同“矣”   ③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①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②(晋军)亦之 去:离开   ③君之所也 知:通“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4】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大窾,因其固然 导:通过
C.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堆积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跳过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③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B.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C.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②可谓智力孤危
③余叩所以
D.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③吾与汝俱少年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嬴而不助五国也   
而读书者之  
点也
B.或知尔,则何以哉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也  
六七十,如五六十
C.后四年,而归视汝
何伤乎?亦各言志也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洎牧谗诛
吾一日长乎尔
其竟此殒其生乎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    
技盖至此乎  
少而强者不可保  
鼓瑟希,铿尔
B.善刀而藏之
往往阳狂垢污
敛不凭其棺
序天伦之乐事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皆不幸早世
扣其乡及姓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
D.零丁孤苦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及凯旋而纳之
其制稍异于前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字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秉烛游②见方山子两骑③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④客初至,不⑤忧劳可以国⑥项王军垓下⑦梁君臣之首⑧初不自贵重⑨故我⑩割,以趋于亡⑪不问罪之有无,必手足⑫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⑬吾妻死之年所.植也⑭所活可数计哉⑮非有能硕.之也
A.①③⑩⑬//②⑤⑮//④⑥⑦⑪⑫//⑧⑨//⑭
B.①③⑩⑬//②⑤⑮//④⑥⑭//⑦⑪⑫//⑧⑨
C.①③⑩⑬//②⑤⑮//④⑥⑦⑨⑪⑫//⑧//⑭
D.①⑩⑬//②⑤⑮//③④⑥⑦⑪⑫//⑧⑨//⑭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