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
①举地千里 ___________ 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___________ ④杀人如不能举 ___________
⑤百里奚举于市 ___________
(2)适
①适观而已矣 ___________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
③向晚意不适 ___________
(3)就
①故能就其深 ___________ ②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___________
③草创未就 ___________
①举地千里 ___________ 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___________ ④杀人如不能举 ___________
⑤百里奚举于市 ___________
(2)适
①适观而已矣 ___________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
③向晚意不适 ___________
(3)就
①故能就其深 ___________ ②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___________
③草创未就 ___________
(3)吾与并肩携手。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D.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盘庚不因为怨恨者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合乎正义,然后坚决行动,这样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A.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君子)做事勤勉,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开始做得好的(君王)很多,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坚守天下困难吗? |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赵国曾经和秦国五次作战,两次失败,三次获胜。后来秦国再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他们。 |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 避邪说,难壬人(拒斥) |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文胜质则史(虚浮) |
C.信者效其忠(效仿)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交往) |
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貌恭而心不服 度义而后动 |
C.不赂者以赂者丧 《诗》,可以兴,可以观 |
D.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
形容词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____________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____________
③不念居安思危 ____________
④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____________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____________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____________
③不念居安思危 ____________
④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