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帏(斩断) 厚赂单于(贿赂) 武复穷厄(贫困) |
B.天雨雪(下雨) 置币遗单于(给) 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 |
C.相去四十里(距) 见犯乃死(看到) 左右皆靡(退下) |
D.如厕(去) 凡随武还者九人(一共) 及还(等到) |
下列选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
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
C.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
B.元嘉草草 草草:草木茂盛的样子 |
C.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
D.榆柳荫后檐 荫:阴凉 |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④箕踞以骂曰 坐着
A.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②进兵北略地 掠夺 ③使毕使于前 使者 ④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
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③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④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
C.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②大行不顾细谨 顾虑 ③沛公不胜杯杓 禁受 ④竖子不足与谋 值得 |
D.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如果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展示 |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③燕王拜送于庭 |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愿足下更虑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①吾其还也 ②而右手揕其胸 ③会其怒,不敢献 |
D.①敢以之烦执事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C.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令将军与臣有郤 |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卒惶急不知所为 |
下列选项中,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晋军函陵;②越国以鄙远;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B.①使使以闻大王;②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③箕踞以骂曰;④樊於期乃前曰; |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进兵北略地;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我得兄事之; |
D.①函封之;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臣少仕伪朝 ②彼且恶乎待哉 |
B.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C.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
D.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接孟氏之芳邻 |
下列文言句式特征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之二虫又何知 |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齐谐》者,志怪者也 | D.既自以心为形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