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令将军与臣有郤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卒惶急不知所为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1 03:38: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涛,字济之,世居富春。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尝与客谈论,往往能其客议。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稍长,居苏州。时天子平刘继元,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吴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公私作于家,客有持去者,吴士见之大惊,遂有名于南方,淳化三年,以进士及第,为梓州榷盐院判官。会两川盗起,攻劫州县,公乘贼未至,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且曰:“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有余可给薪蒸,为久围之备。”身与士卒守堑壁,凡围百日,不能破。贼平,就除观察判官,赐以器币。

明年,知益州华阳县。县人苦兵劫,皆逃失业,朝廷下令,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而逃人归者不复得。公至,则手判讼牒,以谓恤乱抚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贫人失业,尽夺之,其诏书不用。

真宗方考责能吏,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赐緋鱼袋,即日试于学士院。明日,边臣有急奏,天子诏且亲征。是时,大贼王长寿又劫曹、濮,真宗面语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至则缚凶人赵谏、赵谔,斩于京师,曹人以宁。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署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奉使举人连坐,自公始。

天禧五年,真宗葬永定陵,诏山陵使:道路所经,拆民庐舍及城门,以过车舆象物。公上言先帝封祀,行幸,仪物全盛,不闻所过坏民居,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书奏不听,以疾求去职,迁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自言吾于天下无一怨,待士君子,必尽其心,虽人出其下,亦未尝敢懈怠。家居有法度,抚养孤幼,极恩爱,常时温和谦厚,真长者。所至必有能称,不幸中废以疾,不得尽其所为。及居西京,不关人事,惟理医药,与方术士语,终日不休。岁时,河南官属诣门请见,惨然肃洁,有威仪,不若老且病者。享年七十有四,以寿终。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能其客议  改变
B.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  清除
C.其诏书不用  搁置
D.自言吾于天下无一怨  嫌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涛,浙江富春人,少时聪颖过人,后来移居苏州时,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其文大受吴中文士钦服,他也因此名扬江南。
B.谢公任华阳县令时,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安抚百姓。
C.谢公出使还朝后,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并让他们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
D.谢公温和谦厚,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所到之处必有让人称道的政绩,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未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2)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谢公为政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