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 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D.在《鸿门宴》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东向,最次为西向。我们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亦有不利恐惧不敢自陈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行李之往来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诸郎中执兵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缒而出②沛公军霸上③烛之武退秦师④使使以闻大王⑤道芷阳间行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⑧箕踞以骂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B.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犹不能不之兴怀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D.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遣将守关者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王公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如《琵琶行》中“元和十年;干支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年号干支兼用纪年,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
B.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捣衣是古代妇女缝制衣服的一道工序,用具除了棒槌外,还需一个放置衣服的砧板,即“捣衣砧”。古时每当天气寒冷季,妇女便为亲人制作寒衣,所以阵阵的捣衣声中寄托了女子的情思,因而,“捣衣”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思念的意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就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诗句。
D.在中国古代,姓、名、字、号是分开的。姓由血缘决定,后来通常以父姓为姓;名和字是幼时由父母长辈所取。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故又叫表字;如白居易,字乐天。号一般是自命以显示某种志趣,故号丰富个性。如欧阳修号醉翁,杜甫号少陵野老。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之死》)
B.其竟以此而其生乎(《祭十二郎文》)   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
C.一夫夜呼,者四应(《伶官传序》)   是以区区不能废(《陈情表》)
D.或命巾车,或孤舟(《归去来兮辞》)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的军队在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D.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高余冠之岌岌兮
B.不吾知其亦已兮    大王来何操
C.是寡人之国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实词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废弃,贬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刑人如恐不(尽)   酒当歌(对着)
B.躬自矣(伤心)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久别重逢)   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C.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持千金之资物(钱币)
酒临江(斟酒)   枉用相(存在)
D.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何之有(满足)
子无怒(愿,请)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犹天之不可而升也
A.苟为义而先利B.蔬食饮水C.庶民D.求也退,故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