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D.师不必贤于弟子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 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 |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 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士兵 |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
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势弱于秦
例句:其势弱于秦
A.齐人勿附于秦 |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C.吾祖死于是 | D.师不必贤于弟子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