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孝闵帝践阼,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职为官。 |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退休。 |
D.“践阼”亦作“践胙”“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耿秉字伯初,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
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
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
C.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
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
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
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 |
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
C.“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以母忧去职。服阕,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
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
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文中指虞潭守丧结束后,朝廷任命他为侍中、卫将军。 |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 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
B.固时俗之工巧 ①古义:工于心计。②今义:技艺巧妙 |
C.偭规矩而改错 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B.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D.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下列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苏武传》 |
B.皆为陛下所成就。(取得的成绩。)《苏武传》 |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遵守约定)《廉颇蔺相如列传》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张衡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