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食指在特定的“文革”时代,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事,他自己不解、迷茫、失望,不断地在痛苦中反思。
B.“相信未来”,就是诗人在反思之后心中确立的信念,表现了诗人的执著与坚定。
C.本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过程,前两节意象灰暗,暗示诗人看不到希望。后面意象开阔,表明诗人经过思想斗争找到了答案。
D.“用孩子的笔体”写出了诗人意念的纯真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节反复吟唱“相信未来”,强调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
B.“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诗歌前三节写怎样“相信未来”,之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小题2】诗歌第一小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像山那样思考》)(作者用委婉含蓄的笔调告诫人们,人生的智慧往往可以从自然中获取启示,狼的嚎叫展示的是生命的一种狂野与活力,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B.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的常春藤叶》)(“杰作”在这里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江南的冬景》)(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包含的意蕴十分丰富。)
D.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又是互为关联的。
B.“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株与橡树比肩的木棉,决心跟橡树风雨同舟。同时也表明了对人格平等、个性独立的追寻。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句运用夸张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年轻时代的***的英姿,表现了诗人勇敢前行、改造旧山河的壮志豪情。
D.“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睫毛”“瞳孔”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们思考的神情,而“拨开”“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文学常识填空
(1)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相信未来》 等。
(2)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     运动。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主张。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B.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小题2】用象征手法表达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3】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