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挚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
B.转:这里是官职调动,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迁”“徙”“调”等。
C.礼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科举考试、官员任免等事务。
D.刺史:官职。“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他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曾任宰相,父亲曾任太常博士。
B.柳宗元文采斐然。他尤其精通两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深受同辈人的推崇。
C.柳宗元重情重义。因担心好友刘禹锡,不忍其母子远隔万里,自请为播州刺史,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
D.柳宗元仕途坎坷。顺宗即位后,柳宗元曾任尚书礼部员外郎,但后来被贬为邵州刺史,还在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2)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C.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D.“元和十二年”是唐宪宗的年号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受到郑余庆的称赞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后被贬阳山做县令,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傲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奖掖后进,弘扬仁义。他对待后进和颜悦色,尽管有时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接近十人。
【小题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⑵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小题5】文中说韩愈“改太子右庶子”,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期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敏,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谏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曾。高宗以恭陵玄宫狭小,不容送终之具,遣书机续成其功。机于挺之左右为便房四所,又造宿羽等宫,莫不壮丽。仁杰奏其太过,机竟坐免官。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心甚衔之,还都,奏仁杰不避,左授复州刺史。天授二年九月,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曰:“卿在汝南时,甚有善政,欲知谐卿者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谐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则天深加叹异。岁通天年,契丹寇陷冀州,征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悞贼至,尽驱百姓入城,缮修守具。仁杰既至,悉放归农亩,谓日:“贼犹在远,何必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必不关百姓也。”贼闻之自退。圣历初,突厥侵掠赵、定等州,命仁杰为河北元帅,以便宜从事。时河朔人庶平民,多为突厥逼胁,贼退后惧诛,又多逃匿。仁杰上疏曰:“臣闻持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主恢弘,不拘常法,罪之则众情恐惧,想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制从之。则天将造大像,用功数百万,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助成之。仁杰上疏谏曰:比年已来,风尘屡扰,水旱不节,征役稍繁,家业先空,疮痍未复。此时兴役,力所未堪。伏惟圣朝,功德无量,何必要营大像,而以劳费为名。虽敛僧钱,百来支一。尊容既广,不可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又云不损国财,不伤百姓,以此事主,可谓尽忠?臣今恩惟兼采众议威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则天乃罢其役。是岁九月,病卒,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

(节选自《旧唐书·卷八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今思惟/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
B.臣今思惟/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
C.臣今思惟/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
D.臣今思惟/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取进士,明经始废。
B.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唐初官员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为宰相,武则天变中书省为鸾台,门下省为风阁。
C.道,本义为路,道路;引申义为取道;也可以指地方行政区域。文中“河北道”的“道”指道路。
D.伏惟,谦辞,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意为念及、想到;也指希望、愿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不畏皇权,坚持原则。高宗认为为太子李弘修的陵墓狭小,韦机乘机大肆扩建,狄仁杰上奏其过分,终使韦机免职。
B.狄仁杰正直磊落,温厚谦逊。同僚诬陷,他不自辩清白,只求自省;也不愿知道诬告者姓名而破坏了同僚间的友好关系。
C.狄仁杰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契丹人侵,他自担责任放了前任抓来守城的百姓;突厥入侵他又上疏赦免被迫归附突厥的边民。
D.狄仁杰耿介正直,诤言善谏。武则天要造大佛像,他劝谏皇帝此举会劳民伤财有损名声,还违背了佛家慈悲教义,致使工程停止。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辅怒,心甚衔之,还都,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
(2)比年已来,风尘屡扰,水旱不节,征役稍繁,家业先空,疮痍未复。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táo)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lěi)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kǎn lǎn 意为困顿,不顺利。)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其先渤海人。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著,斩之以徇。西从阂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八月,阿跌光顿与紫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蓦。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達,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先是,贼将邢泌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部使。改封南平都王诏刘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咨禀之繁且队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汾州刺史、汾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封南平那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成/恳疏累上/
B.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C.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D.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卯时,根据十二地支计时法,指早晨5点到7点的时间。
B.制授,是指唐宋时皇帝任命三品以下、五晶以上的官职。
C.司徒,掌管国家土地和人民的教化,周时为六卿之一。
D.配享,有大功于天下的开国元勋方可陪祀于帝王宗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担重任。崇文大破吐蕎,擎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解了梓潼之围,被授予东川节度使。
B.高崇文军纪严明,令人敬畏。阿跌光颜与崇文相约见面,但他耽搁了一日,害怕获罪,于是深入敌军希望能将功折罪。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不侵占他们的财物。
D.高崇文杀伐果断,严惩逆者。高崇文杀死前来投降但有异心的邢批,又逐条上奏还活着的叛逆者的罪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署,斩之以徇。
(2)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B.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C.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D.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B.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受到他母亲激发勤奋苦学,考中进士,直接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等诸姑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则天皇后武氏,讳瞾,并州文水人也。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①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复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而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改元。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

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②,遗制归陵,令去帝号,称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节选自《旧唐书本纪六》,有删减)

注释:①大帝:唐高宗;②大渐:病危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
B.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
C.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
D.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已”是以干支来纪日,“嗣圣元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B.“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五日。
C.古代对于官职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这里“擢授”是“提升”的意思。
D.“嗣”的本义是继承王位,“皇嗣”在这里指皇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则天兼具美貌才干。14岁因美貌而被太宗召进宫封为才人;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她辅政数十年和高宗并称“二圣”。
B.武则天对天命心存敬畏。突厥寇境,彗星出现一个多月才消失,于是武则天大赦天下,并改易年号。
C.武则天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在朝堂设木匣子听任百姓上书言事时投递,也方便自己了解民间疾苦、政事善恶。
D.武则天施政宽仁深得民心。她多次大赦天下,但死后却被勒令去除帝号,恢复原来的皇后名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
(2)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竟免深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天子的代称。古代对帝王的称呼很丰富,尊称有陛下、殿下、圣驾、天子、寡人等。
B.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之后,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
C.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在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类似说法有“江表”。
D.华夏,汉族先民或中原地区的古称,后泛指中华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则称蛮、夷、戎、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三教珠英》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编写完成,徐坚也升任司封员外郎。
B.徐坚为人宽厚,敢于进谏。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以有违《月令》为由,上表劝阻皇上。皇上最终接受劝谏,韦月将被无罪释放。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在姚州西贰河蛮归降后,向朝廷请求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提出反对建议,后来蛮人果然发生了叛乱。
D.徐坚主动避嫌,辞去要职。他的妻子是当时的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凭借这一有利条件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被过深连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