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B.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C.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D.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B.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受到他母亲激发勤奋苦学,考中进士,直接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等诸姑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3 09:5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今。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急伯诏书、玄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来,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河南尹赵惠伯诏书、玄束帛 赍:带着
B.养素丘园,屡辞命 秩:俸禄
C.多以细碎之事述睿 侵:侵凌
D.未依来请,想宜也 悉:全部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召对别殿   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无违朕旨,且启心   尔其无忘父之志
C.久,改秘书少监 胡为乎遑遑欲何
D.疾上表     愿十五城请易壁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B.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C.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D.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主人公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皆事亲以孝闻 ②好学不倦 ③就嵩山以礼征聘
④兼为皇太子侍读    ⑤述容既恳辞不获,方就职    ⑥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述睿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和兄弟们都不热衷功名。在父亲去世后,他们一起隐居在山中。
B.孔述睿德行和学识受到刘晏的赏识,在他的荐举下,孔述睿被皇帝征召,开始走上仕途的道路。
C.皇帝每次任命孔述睿官职时,他都先答应然后再求辞归,说明他既有学而优则仕之心,又有归隐之情。
D.孔述睿受到两朝皇帝的恩宠,官职不断变迁。放还乡里时,得到多种赏赐;死后被授予尚书一职。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
(2)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3)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文     属:撰写
C.深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     恣:任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

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 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元和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傅。初,垍在翰林承旨,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孜孜献 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休复悚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 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其余量材赋职,皆叶①人望,选任之精,前后莫及。议 者谓垍作相,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遘疾休谢,公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裴垍传》,有删改)

(注)①叶:读 xi佴,意为“和洽、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 /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 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B.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C.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D.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
B.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C.宪宗是皇帝庙号。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都被追尊为某宗,称为庙号。
D.谏官,古代掌管朝政缺失、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谏议大夫等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垍品行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考核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
B.裴垍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李吉甫推荐的三十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他举荐的裴度、李夷 简等人,后来相继担任了宰相,而且有很好的名声。
C.裴垍德才兼备,颇受宪宗信任。他做翰林承旨时,做事很合皇帝心意;做了宰相之后,他提出的整顿 吏治、考核官吏政绩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得以施行。
D.裴垍特立独行,为官卓然出众。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裴垍却截然相反,他赞美孜孜进 谏的人,而对从不进谏者则予以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
(2)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毁骨立,不胜丧 殆:疲惫
B.书画特其妙     臻:达到
C.辋水于舍下     周:环绕
D.绝尘累 屏:避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事母崔氏孝闻 禅诵为事
B.尝聚其田园为诗    斋中无
C.多士推    无不拂席迎
D.辋水周舍下 尝诸王座闻其乐章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
A.①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②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①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②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
C.①非绘者之所及也 ②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D.①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②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维和弟弟王缙都博学多艺,为士人们推崇。他对母亲崔氏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因为哀痛使他骨瘦如柴。
B.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而被擒获。安禄山嫉妒他的才华,将其抓捕,并让他服下哑药逼他担任官职。
C.王维以写诗著称,书画也极其神妙,非一般绘画的人所能比。在他去世后,王缙搜集汇编王维的作品总共四百多篇。
D.王维信奉佛教,晚年长斋,衣着朴素。丧妻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他在辋川与友人写诗、弹琴,自得其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②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史馆修撰。逾岁,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B.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C.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D.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太白全集》是以字命名,《杜工部集》是以官职命名,《昌黎先生集》是以籍贯命名,《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
B.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通过者的称谓,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翰林即文翰之林,翰林学士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是唐代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后为草拟机密诏制的机构。
D.礼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及学校贡举之政令,主管有尚书和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学成才,受到大家赏识。他三岁而孤,被堂兄抚养,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考中进士后,受到郑余庆、董晋、张建封等人的赏识。
B.韩愈直爽坦率,也因此而被贬。他说话不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品德专一正派;曾写文章极力批判宫市的弊端,被皇帝贬做阳山县令。
C.韩愈待人友好,奖掖鼓励后进。他与孟郊、张籍交好,在公卿间推荐二人;很多后进吃住在他家,他哪怕生活艰难仍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D.韩愈宽宏通达,有自己的担当。他与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总不改变态度;他总把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2) 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