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琵琶行》节选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一二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凄冷之感。 |
B.第三句描写了离别时的情形:主人下马依依不舍,客人登船即将远行。 |
C.“管弦”代指音乐,“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弹奏做铺垫。 |
D.“主人忘归客不发”有力地烘托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
B.“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D.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诗歌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杨柳岸,晓风残月。”游人漫步于河水边,将自己融入到一片清幽的早晨景色中,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 |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江南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
完成后面各题。
A.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B.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但彼此不愿认识!
C.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必须曾经相识!
D. 我们俩同是天涯堕落的放荡之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小题2】“终岁不闻丝竹声”,“黄芦苦竹绕宅生”中的“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相同,都表示竹子。
B.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竹指竹子,第二竹代指管乐器。
C.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竹指管乐器,第二个竹指竹子。
D.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指丝线缠绕竹子,第二个指为竹子叫苦。
【小题3】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在春天花开的夜晚,经常独自饮酒。
B.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江上取酒饮酒。
C.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江上饮酒醉倒不起。
D.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陋宅饮酒。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小题1】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意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B.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但彼此不愿认识!
C.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必须曾经相识!
D. 我们俩同是天涯堕落的放荡之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小题2】“终岁不闻丝竹声”,“黄芦苦竹绕宅生”中的“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相同,都表示竹子。
B.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竹指竹子,第二竹代指管乐器。
C.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竹指管乐器,第二个竹指竹子。
D. 第一个竹与第二个竹意义不相同,第一个指丝线缠绕竹子,第二个指为竹子叫苦。
【小题3】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在春天花开的夜晚,经常独自饮酒。
B.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江上取酒饮酒。
C.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江上饮酒醉倒不起。
D. 在春天花开的早上和秋月之下,经常独自在陋宅饮酒。
下列对《琵琶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一主一宾。其中琵琶女的悲剧原因是“年长色衰”,这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有高度的代表性。 |
B.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诗人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
C.“东船西舫悄无言”一句,这些船大概是琵琶声吸引过来的,船上的人都沉浸在这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意境中,虽曲终仍呆呆出神“悄无言”那眼见其人、耳闻其声的“主客”感受就不言而喻了。 |
D.琵琶女的音乐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小题2】请比较《夜筝》与《琵琶行》节选部分,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夜筝》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筝与弹筝人,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
B.《夜筝》首句中写明月,借月交代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正衬出弹筝女的形象。 |
C.《夜筝》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独自弹奏、独自感伤,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曲高和寡的心性。 |
D.《夜筝》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 |
E.《夜筝》这首诗能使人在想象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E. 《夜筝》这首诗构思精巧、剪裁精当,作者对乐声未作正面描写,却引发了读者对乐声的丰富联想。
【小题2】请比较《夜筝》与《琵琶行》节选部分,分析二者在写作内容上的异与同。
(一)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夜筝》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筝与弹筝人,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
B.《夜筝》首句中写明月,借月交代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正衬出弹筝女的形象。 |
C.《夜筝》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独自弹奏、独自感伤,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曲高和寡的心性。 |
D.《夜筝》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 |
【小题2】请比较《夜筝》与《琵琶行》节选部分,分析二者在写作内容上的异与同。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这首诗标题中的“行”表明它是一首歌行体古体诗,作者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主张。 |
B.“蜀道难”为古乐府旧题,李白的《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所作,诗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之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忧国情怀。 |
C.《诗经》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因为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分为“比”、“兴”、“赋”三种。 |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所作《归园田居》共五首,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下篇。 |
B.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宋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C.《琵琶行》共六百一十六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卖炭翁》《长恨歌》等等。 |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有《华盖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等等。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其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石为喻,从正面进行论述。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
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劝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其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石为喻,从正面进行论述。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
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