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躬字仲孙,顺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有,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选自《后汉书·郭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B.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C.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赦”是指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由帝王在登基或更改年号等时机施行。
B.“迁”是指古代官员官职调动,“迁”单独出现时一般是指升职,“左迁”指降职。
C.“辟”是指君主招募名士授予官职。“召”则不同,“召”是指官府感召能士任职。
D.“尚书”指东汉尚书台的首脑尚书令,负责处理机要政务。尚书令直接对君主负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子承父业,精通法律。郭躬的父亲郭弘是断案专家,后来郭躬讲授法律时,学生也常达数百人。
B.郭躬行事依法,通晓事理。面对秦彭一案,他认为秦彭应该被斩首,但根据实际情况,应另当别论。
C.郭躬明辨是非,宽严相济。他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应比故意犯罪轻。
D.郭躬思虑细致,心系百姓。郭躬认为,在大赦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后被抓捕的罪犯也应被免除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
(2)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延光四年,司徒朱伥府。时孙程等争功,帝怒,悉徙封远县。举说曰:“朝廷在西钟下时,非孙程等岂立?虽韩、彭、吴、贾之功,何以加诸!及今未去,宜急表之。”伥曰:“今诏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举曰:“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宠,欲以何求?禄位虽全,必陷佞邪之讥;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若举言不足采,请从此辞。”伥乃表谏,帝果从之。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商疾笃,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由是拜举谏议大夫。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分行天下,天下号曰“八俊”。举于是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及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讥之。今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乱。”太后下诏从之。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赐钱十万以旌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B.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C.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D.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汉代自上而下选聘官员的一种方式,皇帝选聘称“辟”,官府选聘称“征”。
B.河内,广义上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汉代曾在此设河内郡。文中即指河内郡。
C.《春秋》,我国首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六经”之一,记录了周朝二百余年间的历史。
D.昭穆,古代宗庙和墓冢的辈次排列次序,始祖居中,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举深明大义,勇于维护功臣。他在孙程被贬、无人相救之际,让朱伥不仅认识到了孙程的功绩,还为之向皇帝进谏,维护住了功臣的利益。
B.周举关心民生,努力变革旧俗。太原的寒食旧俗为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他为介子推写祭文,告诉百姓可以吃温食,让百姓获得了便利。
C.周举除恶扬善,获得广泛推崇。他被称为“八俊”之一,在官任上积极地弹劾贪污奸猾之辈,举荐公正清廉之士,朝廷也很认可,予以升迁。
D.周举善于劝谏,征引古代典籍。对于殇帝与顺帝的庙次问题,他引用《春秋》里的旧事,认为应当遵循闵公与僖公的先例,不应当轻易改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2)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赐钱十万以旌焉。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宇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贵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使奉少吴    奉:供奉
B.问所去失    去失:损失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责让:批评指责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而不章句  王莽时城门校尉  ②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观夫子之志耳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曾在太学博览群书,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有社节的要离媲美。
C.梁鸿的妻子孟光相貌丑而内心聪慧,刚嫁给梁鸿时,她用盛装丽服试探梁鸿的品性,最终让梁鸿发现她早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讲兵肄射,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时军食急乏,恂以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执金吾贾得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B.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C.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D.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封国统称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封地,属郡一级行政区划,所以“郡”“国”并称。
B.策书,古代传达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皇帝封土授爵也多用策书。本文指汉光武帝下策书嘉奖输粮有功的寇恂。
C.视事,“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本文指官吏到职办公,处理政务。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行事果敢,敢于争取。他请求使者归还耿况上交的印绶,使者不答应,寇恂就让人用使者的命令招来耿况,使者只好任命耿况。
B.寇恂恪尽职守,行为谨慎。他任河内太守,为军队输送了大量军用物资,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听了董崇的劝告,称病不问政事。
C.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的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犯了杀人大罪,寇恂就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D.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重。本来寇恂不想去见与自己有矛盾的贾复,但出于礼仪,他还是到大道上迎接贾复的部队,后因生病才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2)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帑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B.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C.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昱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碗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日:“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催、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琬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升任官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人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常见郡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拿因从光武北至薊。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日:“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日:“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拿日:“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美阳二县。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日:“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因诏拿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尉,官名,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吏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皆省称“尉”
C.户邑,即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设置,也指封建君主分封给诸侯或大臣的土地。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爱好学习,学以致用。他因为小时候经常观看郡尉检阅骑士、演练跑马射箭等,喜欢上了调兵遣将的事情,长大后带兵打仗,所向披靡。
B.耿弇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投奔光武帝后数次被召见并加以慰劳,后被授予建威大将军,封为好畤侯;生重病时,光武帝几次亲自探视。
C.耿弇有胆有谋,作战勇猛。邯郸兵来时,他认为可以北上,攻下邯郸;攻打祝阿时,耿弇故意撒开一角的围兵,让张步部众得以奔归钟城。
D.耿弇家风淳朴,以孝闻名。耿弇父亲生病时,他们兄弟六人都穿青紫色的官服,问候父亲并以医药伺候,很受当时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2)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②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讽众以“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太子及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惟众不染于辞。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曰:“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帝不从,复遣众。众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氈裘独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迁左冯翊,政有名迹。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从。在位以清正称。八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郑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B.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C.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D.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和亲,汉朝为了缓和汉、匈的民族矛盾,稳定边疆,选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
C.中国,古指京城或国都;也指我国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军事;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众天资聪颖,学习专心。他十二岁时,就开始随从父亲阅读《左氏春秋》;读书时,他能专心致志,受到同时代人们的称赞。
B.郑众遵守律令,颇有远见。太子想与之交往,曾派梁松转告,他明确拒绝;等到梁氏出事,许多人受到牵连,惟有他没有。
C.郑众威武不屈,气节凛然。他出使北匈奴,匈奴想让他下拜,郑众毫不屈服;后来,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也没能使他屈服。
D.郑众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建初六年,肃宗有意恢复盐铁官,他上书劝谏;肃宗多次下诏责怪他,直至被弹劾还是坚持不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2)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日:“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日:‘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上疏陈事日:“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责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及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遣,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库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日“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选自《后汉书·左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B.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C.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D.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以任用官员的一种察举考试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受理臣民上书及征召等事宜。文中即指朝廷官署。
C.封事:臣下写给君主的奏章。汉代章奏都不封口,当奏陈机密时,防有泄漏,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故称。
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为副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雄刚直不阿,为人严格自律。在担任冀州刺史期间,他不与私相请托的地方豪强结交往来,奏请查办贪官污吏,毫不畏惧。
B.左雄忠诚直谏,言辞真挚恳切。在新帝即位,政事多有缺失之时,他多次上书议论政事,受到虞诩的称赞和推荐,并由是升职。
C.左雄明达政体,积极向上建言。他旁征博引,对顺帝纵论治国之道,极力劝说皇帝赏罚严明,可惜他的建议最终未被顺帝采纳。
D.左雄正直无私,包容后进之才。周举为左雄所推荐,后又因左雄荐举他人考虑不周而弹劾了他,左雄反而称赞他的做法是义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
(2)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