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躬字仲孙,顺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实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有,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选自《后汉书·郭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B.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C.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赦”是指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由帝王在登基或更改年号等时机施行。
B.“迁”是指古代官员官职调动,“迁”单独出现时一般是指升职,“左迁”指降职。
C.“辟”是指君主招募名士授予官职。“召”则不同,“召”是指官府感召能士任职。
D.“尚书”指东汉尚书台的首脑尚书令,负责处理机要政务。尚书令直接对君主负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子承父业,精通法律。郭躬的父亲郭弘是断案专家,后来郭躬讲授法律时,学生也常达数百人。
B.郭躬行事依法,通晓事理。面对秦彭一案,他认为秦彭应该被斩首,但根据实际情况,应另当别论。
C.郭躬明辨是非,宽严相济。他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应比故意犯罪轻。
D.郭躬思虑细致,心系百姓。郭躬认为,在大赦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后被抓捕的罪犯也应被免除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
(2)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0 09:1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林宗闻而蕃    让:责备
B.请功曹  署:代理
C.滂后事  释:释放
D.以利刃齿腐朽 齿:割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上书揭发欺压百姓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县令郭揖要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敬仰。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小题4】请根据文章二三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B.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C.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D.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历史。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②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着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安,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今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书者免。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万户。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莹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叹。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共车同出,结友而去。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子损嗣。恂同产弟及兄子、姊子以军功封列侯者凡八人,终其身,不传于后。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B.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C.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D.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B.更始,指王莽败后,刘玄被拥立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更始三年,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夹击之下,政权土崩瓦解。
C.执金吾,指掌管军队财政事务的官员,地位高、俸禄多,光武帝在民间时,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原因就在此。
D.秩奉,即“秩俸”,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可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恂出身显赫,仕途少有挫折。他家世代都是名门望族,入仕后受到耿况器重,而后得光武的赏识,虽曾因故被免,但不久就复职,平乱封侯,死后儿子承袭爵位。
B.寇恂临危受命,治政卓有成效。当时洛阳、并州等地未定,光武责难原河内太守,邓宇举荐寇恂接任,寇恂则不负众望,镇守好后方,为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C.寇恂顾全大局,避开贾复的挑衅,执金吾贾复因部下受罚而怨恨寇恂,扬言要杀死寇恂,寇恂为国家大义而舍个人私怨,巧妙地避开他的锋芒,避免给国家带来损失。
D.寇恂慷慨仁厚,在朝中颇有声望。寇恂通晓经书,注重修养,且对他的亲朋好友及手下的将士有慷慨馈赠,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宰相的器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
(2)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戳之于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1)衡少善属文(写文章)   (2)衡乃班固《两都》(模仿)
B.(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常听说) (2)大将军邓骘其才(奇特)
C.(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没有应验) (2)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方向)
D.(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巡查政事)(2)覆盖周密无(痕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班固《两都》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与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不同。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却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无论是公府的征辟,还是大将军的征召,他都从容淡静,不去就职。
B.张衡精于历算,擅于机械。他通过对阴阳之学的精心研究,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结构道理,制作出了浑天仪,并写成了《灵宪》《算罔论》。
C.候风地动仪最能代表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文中不仅详尽记述了其制造的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功用等,还用生动有趣的事件来证明其功效。
D.张衡不屈服于权贵,执法严明,在任河间相时,他整治法度,严格执法,对图谋不轨的权贵给与了严厉的打击,因此被升调为尚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下,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四年,选明达政事之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B.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C.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D.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车,汉代官署名,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B.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C. 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D. 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天折。
B. 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
C. 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
D. 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后为保性命,隐藏于田野,直到自己去世之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