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含有“帆”的诗句中选取一联,展开想象,描绘画面。要求画面完整,描写生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他是一个球技突出的球员,一定可以带领球队成长为一流球队。
反   驳:①成为一流球队有很多制约因素,一个球员球技突出并不一定能带领球队成长为一流球队。
②如此说来,一个优秀的国民,一定可以带领国家成长为一流强国了?
问题语段:小王的儿子才上幼儿园就这么优秀,以后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反   驳:①
当前题号:2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列示例是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凡是文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文艺学,你是文学院的学生,所以你应当学好文艺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根据下列语境,写出相应内容,每条不超过25个字。
辩题“京剧是否应该进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正方极有利的论据是,许多学生在上过京剧课以后表示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反方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的攻辩问题,来实现对该论据的质疑。请你将空缺的攻辩问、题补充完整。
(1)对方辩友,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有没有京剧必修课程啊?
(2)那您是否因此就不了解京剧了呢?
(3)_________
(4)您觉得众多流行音乐的粉丝是不是都系统了解流行音乐了呢?
(5)为什么没有系统了解流行音乐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_________
(6)也就是说,京剧属于那种一眼看上去很难喜欢上,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他的魅力的是不是?
(7)可是贵方刚才举证说很多学生上过京剧课就喜欢上京剧了,一两节京剧课是如何让他们细细品味京剧魅力了吗?这样的矛盾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当前题号: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选取《虞美人》中的一个句子,展开联想,描写一个场景。不少于100个字。
当前题号:5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开播便火了,尤其受年轻人青睐。根据下面内容,概括节目走红的3条原因。(每条原因不超过10个字)
第一期东道主故宫博物馆,从1807556 件文物中选出了三件国宝:“青绿之色千年不败”的《千里江山图》、有“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和“中华第一古物”石鼓。每件文物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血脉相依的守护人。张国立担任讲解员,串联整个讲解过程。守护人李晨、王凯、梁家辉分别饰演“玩物丧志”的宋徽宗、“任性”的乾隆、心系石鼓的司马光,讲述三件宝物的“前生传奇”。“今生故事”部分,讲述的是“守护”的故事:为了青绿颜料的传承,74 岁的传承人漫山遍野地寻找采集矿石;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极大的服务热情活跃在故宫各个展馆;战火中,梁家三代人辗转全国16 年,以“人在物在”的信念保护文物毫发无损。这一切,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当前题号:6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记者李明经过一番调查,在自己的报道里指出现在的交通拥堵状况造成了司机的“路怒症”;一旦交通拥堵现象缓解了,“路怒症”自然就不会发生,也就可以杜绝“路怒症”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①“路怒症”并不都是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5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当前题号:8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每空不超过6个字。
记者要采写出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就要注意选择新闻角度。但现实中,有些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顾事实本身的性质如何,只用心于揣摩编辑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实无个性、无特点,角度千篇一律,是“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角度;有的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有些则完全不顾及事实自身的内在联系,不顾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实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
上述材料中有些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出现的         、歪曲夸大虚构的错误做法,表现形式虽然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歪曲了事实,把事实弄得面目全非。
当前题号:9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归谬法”为了反驳某论点,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从而使该论点无法成立。请用归谬法的思路完成下面两题。
(1)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2)一个死刑犯在法官面前说到:“当初我不该杀人,杀人是错误的,每个人都不该杀人。同样您或是其他人杀我也是错误的,那么请您宽恕我吧!”如果你是这位法官,该怎样最有力的驳倒这个死刑犯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