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二题
刘长春
找不到田野
①我的老家在浙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便是望不到边的田野。几十年来,我从小镇走出,走过田野,走过城市,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
②夏秋之交,我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访问。失眠之夜,明月在天,照着失眠的我。望着明月,想着家乡。所以,一回来就急切地挈妇将雏踏上回故乡的路。行李甫落,与上初三的孩子说:走,去看田野。”
③出门往东过几个铺面折北就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上可以望见老家后门。记得过桥就有两株古樟,它们经历过多少世纪的风霜雨雪,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儿时是须得三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干的。古樟苍劲挺直,枝桠勃发着生命的灿烂,精力旺盛地向天空四周伸展,覆盖人家,覆盖小河……那记录过春雨夏阳秋霜冬雪与鸟鸣虫唱水韵桥情的两株古樟呢?
④记得,过小桥往北直行走出镇子就可以望见田野,沿河间于田土中有十来口河塘,塘中养鱼、种莲、植菱,岸边散落开桃李梨杏。阳春三月,这河塘,这田野,油菜花豌豆花、蓝草籽花紫云英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穿行在这花的海洋,快活美丽了多少个年少的日子。入夏,娇媚了河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蛙鼓虫鸣,一阵喧闹厂一阵沉寂。秋天,放一只澡盆于塘中,人坐其间,以手当桨,晃悠悠,采红菱……那是一幅幅四时交替的乡情风俗画啊。
⑤可是,情依旧而景全非。河塘不见了,桃李梨杏不见了,竹篱茅舍不见了……中式西式不中不西式的楼盘和闲置撂荒的土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
⑥一路上,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着小镇的过去,一一一过去的河塘,过去的田野,过去的物产,过去的风情……
⑦当孩子一声“田野呢”让我从温馨的怀旧中走出,我茫煞若失地对孩子说:
⑧我找不到原来的田野了,找不到了!
那条小河
①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
②河水从大山深处流来,像一条飘带似的由西往东从镇中蜿蜒而过。小河两侧十里长街,临河而居十万人家。沿河一色二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参差错落,平平仄仄。河上横卧着许多石拱桥,桥上黄发垂髫、蓝衫红袄,都一律倒映在河中。河岸点缀着桃红柳绿,河中流动着灯影桨声,水面飘荡着清月明霞……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这小桥流水,就成了唐诗宋词。
③长街上十万人家吃的用的都是小河的水。晨雾中洗菜,灯影里捣衣,黄昏时游泳,一河欢笑一河歌,也都是别样的风情画呢。
④天刚启明,家家根据梆子铁绰的不同声响,将泔水和便溺提出去交给专门收拾的人,一车车拉向郊外拉向田野。同用一河水的十万人家小心呵护着小河,小河以其自净能力回报十万人家。
⑤年年冬天枯水季节,镇上为头的一组织,每家每户或出钱或出力,十万人家疏浚河床,来年春天、河又是莹莹亮亮,一天天漫上一级级石阶,招呼十万人家。
⑥小河,就这样清洌洌地流过了多少世纪。
⑦离家二十年,当我回到小河边,我的眼,涩了。小河窄了,浅了。才是仲秋,小河也干瘪着身子,不再丰满。我的街坊乡邻啊,如何就不再呵护小河了呢?T水道的污水向小河排放,烂菜残羹向小河倾倒,废物破瓶向小河抛掷,小河发黑了,变臭了。
⑧我的梦魂萦绕的小河呢?我的可以照出石拱桥弧线,可以照出乌篷船倒影,可以照出浣衣女娇容的小河呢?我的一河欢笑一河歌、十里小河十里画的小河呢?
⑨……
⑩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走向历史?
(选自《名家雅谈》丛书,有删改)
【小题1】简要阐述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现作用。(4分)
(1)《找不到田野》文末“找不到了”后面所带的感叹号。
(2)《那条小河》第⑨自然段的省略号。
【小题2】《找不到田野》写田野,为何第③自然段却写古樟,有何表达意图?(5分)
【小题3】《那条小河》第②自然段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请选三例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4】探究作者在《故乡二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故乡二题
刘长春
找不到田野
①我的老家在浙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便是望不到边的田野。几十年来,我从小镇走出,走过田野,走过城市,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
②夏秋之交,我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访问。失眠之夜,明月在天,照着失眠的我。望着明月,想着家乡。所以,一回来就急切地挈妇将雏踏上回故乡的路。行李甫落,与上初三的孩子说:走,去看田野。”
③出门往东过几个铺面折北就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上可以望见老家后门。记得过桥就有两株古樟,它们经历过多少世纪的风霜雨雪,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儿时是须得三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干的。古樟苍劲挺直,枝桠勃发着生命的灿烂,精力旺盛地向天空四周伸展,覆盖人家,覆盖小河……那记录过春雨夏阳秋霜冬雪与鸟鸣虫唱水韵桥情的两株古樟呢?
④记得,过小桥往北直行走出镇子就可以望见田野,沿河间于田土中有十来口河塘,塘中养鱼、种莲、植菱,岸边散落开桃李梨杏。阳春三月,这河塘,这田野,油菜花豌豆花、蓝草籽花紫云英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穿行在这花的海洋,快活美丽了多少个年少的日子。入夏,娇媚了河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蛙鼓虫鸣,一阵喧闹厂一阵沉寂。秋天,放一只澡盆于塘中,人坐其间,以手当桨,晃悠悠,采红菱……那是一幅幅四时交替的乡情风俗画啊。
⑤可是,情依旧而景全非。河塘不见了,桃李梨杏不见了,竹篱茅舍不见了……中式西式不中不西式的楼盘和闲置撂荒的土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
⑥一路上,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着小镇的过去,一一一过去的河塘,过去的田野,过去的物产,过去的风情……
⑦当孩子一声“田野呢”让我从温馨的怀旧中走出,我茫煞若失地对孩子说:
⑧我找不到原来的田野了,找不到了!
那条小河
①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
②河水从大山深处流来,像一条飘带似的由西往东从镇中蜿蜒而过。小河两侧十里长街,临河而居十万人家。沿河一色二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参差错落,平平仄仄。河上横卧着许多石拱桥,桥上黄发垂髫、蓝衫红袄,都一律倒映在河中。河岸点缀着桃红柳绿,河中流动着灯影桨声,水面飘荡着清月明霞……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这小桥流水,就成了唐诗宋词。
③长街上十万人家吃的用的都是小河的水。晨雾中洗菜,灯影里捣衣,黄昏时游泳,一河欢笑一河歌,也都是别样的风情画呢。
④天刚启明,家家根据梆子铁绰的不同声响,将泔水和便溺提出去交给专门收拾的人,一车车拉向郊外拉向田野。同用一河水的十万人家小心呵护着小河,小河以其自净能力回报十万人家。
⑤年年冬天枯水季节,镇上为头的一组织,每家每户或出钱或出力,十万人家疏浚河床,来年春天、河又是莹莹亮亮,一天天漫上一级级石阶,招呼十万人家。
⑥小河,就这样清洌洌地流过了多少世纪。
⑦离家二十年,当我回到小河边,我的眼,涩了。小河窄了,浅了。才是仲秋,小河也干瘪着身子,不再丰满。我的街坊乡邻啊,如何就不再呵护小河了呢?T水道的污水向小河排放,烂菜残羹向小河倾倒,废物破瓶向小河抛掷,小河发黑了,变臭了。
⑧我的梦魂萦绕的小河呢?我的可以照出石拱桥弧线,可以照出乌篷船倒影,可以照出浣衣女娇容的小河呢?我的一河欢笑一河歌、十里小河十里画的小河呢?
⑨……
⑩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走向历史?
(选自《名家雅谈》丛书,有删改)
【小题1】简要阐述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现作用。(4分)
(1)《找不到田野》文末“找不到了”后面所带的感叹号。
(2)《那条小河》第⑨自然段的省略号。
【小题2】《找不到田野》写田野,为何第③自然段却写古樟,有何表达意图?(5分)
【小题3】《那条小河》第②自然段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请选三例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4】探究作者在《故乡二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
C.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
D.是什么人还是兽?伸出了手或爪,摘采了一片片的清香圆绿,偷偷带回厨房,鸮笑地铺入蒸笼,油腻地端上餐桌!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了这片片清香圆绿!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
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
B.白居易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同一季节中,桃花何以忽而“芳菲尽”,忽而又“始盛开”呢? |
C.《长江日报》的“黄鹤楼·城周刊”分别用整张报纸4版的篇幅刊发了《楚风汉韵》系列,对汉剧与楚剧做了大量的宣传。 |
D.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王锡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路是一种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公共物品,不独本地车辆可以通行无阻。” |
B.刚刚坐下,是想来点面条,还是米饭?是吃软食,还是硬点?是中餐,还是西餐?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无需乘客操心,上飞机之前,空姐们已经对很多客人的喜好有所了解。 |
C.什么是语文呢?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学说”“文化说”“言语说”“语言说”,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
D.适之先生的门是紧紧关着的,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胶囊”是一个长约四米、直径不到半米的管状物体,里边的藏品很多:最新的苹果鼠标、电脑、识别证以及八轨道磁带、日记和相片等等,都是当年与会者随手留下的东西。 |
B.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如何破除我们心中的疑惑与不安?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
C.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 |
D.战争中,容易犯错的将领有五种,“拼命的、怕死的、暴躁的、自尊的、心软的”。(《孙子兵法•九变》分别称之为: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朝后期,社会风气奢靡,朝纲日益堕落,士人所作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庾信便是“徐庾体”代表作家之一(徐陵、庾信)。 |
B.《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 |
C.高适、岑参、李颀等人的边塞诗,其源出自鲍照、刘琨,以边塞战争题材为主,表现了边塞风情,军中苦乐,以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慷慨不平之气。 |
D.刘基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卖柑者言》讽刺元末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郁离子》中《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章,指出以“术”欺民者必败。 |
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A.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
B.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
C.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 |
D.汉子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通过汉子构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字体形态得以显现出来的。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读唐诗,须有“诗心”——即诗意感受。顾随说:“诗心亦有二条件:一要恬静,二要宽裕。” |
B.黑洞究竟是一个物理学家的狂想,还是一个真正可能发生的宇宙学现象?如何在一个黑洞的周围布满“镜子”?都是天文学尚待回答的问题。 |
C.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停下课来,一起往防空洞跑。对此,陈寅恪曾写过一则趣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 |
D.“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心要常常无事,才能明澈无垢,临事沉静而不乱分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