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五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
①莫言担任中国第一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②他创作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强烈反响。
③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⑤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中国本土作家。
①莫言担任中国第一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②他创作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强烈反响。
③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⑤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中国本土作家。
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选择新的叙述对象,另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⑴折射反射成七彩,可以说,彩虹是备受挫折的阳光;
⑵千锤百炼出深山,可以说,石灰是涅槃重生的岩石。
例句:⑴折射反射成七彩,可以说,彩虹是备受挫折的阳光;
⑵千锤百炼出深山,可以说,石灰是涅槃重生的岩石。
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3分)
(1)中央电视台将从明天起播出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
(2)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10套节目20点30分。
(3)该电视连续剧为首次聚焦航天幕后故事,再现中国航天奇迹的《神舟》。
(1)中央电视台将从明天起播出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
(2)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10套节目20点30分。
(3)该电视连续剧为首次聚焦航天幕后故事,再现中国航天奇迹的《神舟》。
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一组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做不了大江大河, ; ,就做一株小小的野草吧;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只要不停地奔流、生长、努力,也一样走过山高水远, ,也一样活得光明磊落。
做不了大江大河, ; ,就做一株小小的野草吧;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只要不停地奔流、生长、努力,也一样走过山高水远, ,也一样活得光明磊落。
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与“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与“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春天的清晰; , ; ,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春天的清晰; , ; ,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某校举行成人仪式,你将在成人仪式上宣誓。请你仿照画线句子,用排比句式,围绕“责任”“母校”“国家”三个方面拟写誓词。(5分)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 ; ;
。我要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像优秀校友那样爱母校,肩负起民族腾飞的重任。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 ; ;
。我要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像优秀校友那样爱母校,肩负起民族腾飞的重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练习。
中国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如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认为人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最为尊贵;二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如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根据以上内容,另写两句体现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名言。
1)
2)
中国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如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认为人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最为尊贵;二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如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根据以上内容,另写两句体现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名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