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你今天去书店了吗,买了什么书?
C.他看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示,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科学家们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B.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C.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
D.我只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批评家来帮我分析:哪几步迈得对,哪几步迈得不对,怎样才能进步更快而不至于走过多的弯路?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语段划线处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①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②”坐行就是膝行③蒲服即匍匐要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语言的演变》)
A.①:B.②,C.③( )D.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B.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C.这里的溶洞之旅始于一部电梯,它让人免去了攀爬之苦,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得很近, “大壑峡崖遮不住,悠忽降临绿水边。”
D.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散,更能理 解杜工部观剑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仿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两个句子。所写句子前后要有内在联系,有意蕴。(5分)
示例: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在风雨中长成参天大树
仿写:     ,   ,   
当前题号:7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再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材料:刘海粟(国画大师)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 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   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互联网+”下定义。

关于互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这样认为的,互联网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作为基础设施起着实现工具的作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又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只填序号即可。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集序》,居然引发了场贯穿东晋以后一千多年漫长岁月的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书法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个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
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