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东北三省
- +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 黄土高原的文化
- 黄土高原的成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黄土高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 长江沿江地带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完成下题。
目前,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土层1厘米,其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要快100~400倍。据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厘米的土层,需要120~400年。在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黄土高原大片耕地已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小题1】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小题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目前,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土层1厘米,其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要快100~400倍。据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厘米的土层,需要120~400年。在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黄土高原大片耕地已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小题1】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垦殖![]() | B.过度放牧![]() | C.修路、采矿![]() | D.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耕地质量下降![]() | B.泥沙下泄,使长江含沙量剧增 |
C.大量泥沙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造成了巨大困难![]() | D.使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规划大纲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整合生态治理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 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是中亚、________ 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至少写两条)________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叙述可行的是 __________(多选题)
材料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规划大纲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整合生态治理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 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是中亚、________ 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至少写两条)________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叙述可行的是 __________(多选题)
A. 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B. 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
C. 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
D. 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
读“我国黄土高原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民居的建筑形式是( )
【小题2】黄土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图中民居的建筑形式是( )
A.窑洞 | B.晾房 | C.土墙平顶屋 | D.砖墙斜顶房 |
A.环境污染![]() | B.水土流失![]() | C.生物灭绝 | D.酸雨危害 |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