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小题2】要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应当(    )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大量迁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大规模退耕还草
C.停止在黄土高原上的煤矿开采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引进世界各地速生树木、花草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区域(阴影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该地区可以看到( )
A.窑洞B.蒙古包
C.四合院D.高架屋
【小题2】关于该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地处地势第二阶梯
B.地跨秦、晋、陇、豫四省区
C.大力开荒,缓解人地矛盾
D.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挡土坝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题文)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一太行山一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一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一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小题2】(小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滥垦乱伐,过渡放牧
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小题3】(小题3)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粱、峁等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窑洞这一民居建筑常见于下列哪一个区域: ( )
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
C.江南地区D.四川盆地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我国四大高原当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甲)、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图乙)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甲中的两杯水,浑浊的是___,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该水样取自黄河___(填“上”或“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乙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____,水土流失____;  
D地表植被___,水土流失___
观察比较:图甲中水样A与图乙中水样___(填“C”或“D”)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_________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等。
当前题号:7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   
(2)关于图B山~C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此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此线以南、以北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小
C.此线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此线以南多水田,水稻种植广泛;以北多旱田,小麦是主要种植作物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________。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C.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D.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当前题号:8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
A.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B.发展种植业,提高粮食产量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