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及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下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
对如图所示军事行动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C.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都来自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这反映当今世界呈现( )
A.经济全球化特征 | B.社会信息化特征 |
C.区域集团化特征 | D.文化多样化特征 |
在印度与土耳其的民族民主运动中,被称为“圣雄”与“国父”的人物分别是:
A.甘地、华盛顿 |
B.凯末尔、玻利瓦尔 |
C.甘地、凯末尔 |
D.华盛顿、章西女王 |
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这表明二战后美国
A.致力于复兴欧洲经济 | 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
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 | D.不断干涉别国内政 |
普京在《千年之变的俄罗斯》写到:“目前这种困难的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未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去精神付出代价。”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
B.俄国十月革命 |
C.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模式 |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
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
C.取得印度自治 |
D.提高民族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