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在“图说中国外交”活动中展示了下列图片,请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识读以上图片,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图一和图二选配合适的标题,并将序号写在对应的方框内
(2)图三《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指的是哪一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还有哪两项外交成就与其并称为“梅开三度”?
(3)图四展示的事件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历史性握手”?
(4)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图五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1)识读以上图片,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图一和图二选配合适的标题,并将序号写在对应的方框内
A.屈辱外交无主权 | B.求同存异显风范 |
C.五项原则睦邻处 | D.大国外交展新颜 |
(3)图四展示的事件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历史性握手”?
(4)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图五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29日,台湾最后一任驻美“大使”沈剑虹离开了华盛顿。
1979年1月1日,台湾驻美“大使馆”正式关闭。
1979年4月,美国从台湾撤走军队。
1980年1月1日,美国废除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材料二 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次数:
(注:“双边”,是指两个国家一对一的关系;“多边”,一般指参加同一国际组织或某个活动的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中美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要双方能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坦诚对话,推进合作,就一定能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当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中美关系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材料一 1978年12月29日,台湾最后一任驻美“大使”沈剑虹离开了华盛顿。
1979年1月1日,台湾驻美“大使馆”正式关闭。
1979年4月,美国从台湾撤走军队。
1980年1月1日,美国废除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材料二 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次数:
年份 | 会晤形式 | 合次数 | |
双边互访(次) | 多边场合(次) | ||
20世纪80年代 | 5 | 0 | 5 |
20世纪90年代 | 2 | 4 | 6 |
进入21世纪 | 6 | 23 | 29 |
(注:“双边”,是指两个国家一对一的关系;“多边”,一般指参加同一国际组织或某个活动的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中美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要双方能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坦诚对话,推进合作,就一定能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当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中美关系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邓小平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能够佐证邓小平意见的是
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 B.中国与美国建交 |
C.万隆会议的成功表现 | D.中苏进行深化合作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为什么这一方针能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
材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逃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材料三 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应实行战略性转变,……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为什么这一方针能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
材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逃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行动?材料三 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应实行战略性转变,……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怎样重大变化?为此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战略性转变?下列属于 20 世纪70 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于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三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2)据所学知识,1953年在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我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美国记者评论说亚非会议周恩来“改变会议的航向”,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如何“改变会议的航向”?这一“改变会议的航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图二乔冠华笑的原因是什么?1979年,什么样的外交成果使中美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4)据材料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中国外交由屈辱到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促使发生这一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于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徐昕《晚清中国外交——历史冲突中的失落与更新》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是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2)据所学知识,1953年在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我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美国记者评论说亚非会议周恩来“改变会议的航向”,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如何“改变会议的航向”?这一“改变会议的航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图二乔冠华笑的原因是什么?1979年,什么样的外交成果使中美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4)据材料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中国外交由屈辱到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促使发生这一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