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理。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请为材料一中的图片命名并做个简单描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西藏最终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四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翻了身,成立土地的主人。
材料一

(1)请为材料一中的图片命名并做个简单描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西藏最终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2)结合材料二,写出西藏解放的方式和意义。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战争的名称;该战争对新中国有何政治影响?材料四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翻了身,成立土地的主人。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4)材料四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该事件得以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是什么?观察下列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西藏和平解放到2013年已有多少年?这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如何?
(2)图三、四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联系图二概括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1)根据图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西藏和平解放到2013年已有多少年?这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如何?
(2)图三、四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联系图二概括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材料三 “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翻了几百倍。
(3)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4)材料四中“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哪次会议作出的?请列举出材料二中的两个“经济特区"。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
(2)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行的什么计划?该计划的成就有哪些,写出两个?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材料三 “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翻了几百倍。
(3)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4)材料四中“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哪次会议作出的?请列举出材料二中的两个“经济特区"。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历史事件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请回答是哪三大行业的改造?至此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图五中的场景,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据图五写出农民经营土地的方式是?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图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的历史事件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请回答是哪三大行业的改造?至此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图五中的场景,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据图五写出农民经营土地的方式是?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农业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他们是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土地分配的?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1)图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他们是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土地分配的?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下列各项中,那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 B.使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C.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说,贺来富家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 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南省鹿邑县的农民贺来富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 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子,全年一家只吃2千克油、3. 5千克盐。……到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必须参战”的理由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说,贺来富家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 C.抗美援朝 | D.和平解放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