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2)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你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谁?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图四的人物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5)图五的人物在1936年与杨虎城共同发动的“兵谏”行动被称为什么?
(6)图六中的人物是谁?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2)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你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谁?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图四的人物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5)图五的人物在1936年与杨虎城共同发动的“兵谏”行动被称为什么?
(6)图六中的人物是谁?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开创的福新面粉公司,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
改正: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改正:
(3)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改正:
(4)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歌女红牡丹》。( )
改正:
(5)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
改正:
(1)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开创的福新面粉公司,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
改正: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改正:
(3)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改正:
(4)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歌女红牡丹》。( )
改正:
(5)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
改正: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如下甲: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3)据材料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意识喷薄而出后,中国进行了一次旨在谋求“制度变革”的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材料 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5)综合分析以上内容,你认为历史上的有识之士落实“家国情怀”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材料二 如下甲: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乙: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2)仔细分析材料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据材料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意识喷薄而出后,中国进行了一次旨在谋求“制度变革”的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材料 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4)材料三反映了张謇什么主张?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5)综合分析以上内容,你认为历史上的有识之士落实“家国情怀”的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