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面对近代百年的磨难与沧桑,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国家光明未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晚清政府签下了哪一不平等条约?“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近代中国步入了怎样的社会?
材料二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原因。据所学知识回答,发动这场变法的“维新党”是什么阶级?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四 ***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的九十年》

(4)材料四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体会。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签署了“双十协定”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通过了“共同纲领”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④国共都达成了停止或者避免内战的意向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协定”。

(1)材料中“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哪一次谈判的成果?
(2)李芳同学学完《内战爆发》这一课后认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才会三次电邀***来谈判。李芳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当前题号:5 | 题型:辨析题 | 难度:0.99
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则通知说:“(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这则通知应该发布于
A.国民革命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中期D.重庆谈判前后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