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材料一: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四: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历史》第一卷
(4)材料四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两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五: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5)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
D.革命道理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1)引发图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该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2)说出图二中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3)图三中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作用?
(4)图四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作用?
(5)通过以上图片,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请把以上反映历史史实的图片名称填入相应的位置。
栏目名称 | 开天辟地 | 北伐凯歌 | 星火燎原 | 万里长征 |
图片名称 | | | | |

请写出图中的地点在长征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A.遵义会议B.飞夺泸定桥
(2)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江西湖口B.江苏江阴
(3)***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写下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来形容图2所示战役,请问这是是什么战役?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A.国共北伐 | B.中共一大 | C.遵义会议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