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 如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从海上交通的角度来看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材料五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甘英出使西域。他得到西城各国的信低,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中国方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4)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题号:2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校准备举办一期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的黑板报,请你搜集材料参加筹备工作。
(1)请按要求在下列表格的空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内容
人 物
成  就  或  著  作
图一
 
著《伤寒杂病论》。
图二
贾思勰
 
图三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图四
蔡 伦
 
 
(2)他们中间,你最佩服或喜欢哪两位?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他应该用什么字书写呢?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B.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
D.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了麻沸散
D.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