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外戚宦官专权B.道教开始兴起C.王莽夺权改制D.黄巾起义爆发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不断被“发现”,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是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被编排在礼仪秩序里,他的身份可以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君臣、师生,礼制唯独没有安排他作为自己应当怎样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生而为洗脱原罪,在教会规定的一系列繁文缛节中祈求与上帝契合,禁欲、苦修,将一切节省下来奉献给上帝。
材料二 贝亚特丽丝是但丁青年时期的梦中情人,可惜过早病逝。她是银行家的女儿,生活里受到贵族和教会阶层轻视。但丁在《神曲》中将其复活,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这位世俗美女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成为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神曲》一经面世,贝亚特丽丝的形象感动了当时众多的平民读者。
材料三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痛斥古代社会逼迫女性节烈的陋习,“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节烈不仅是对人性的戕害,更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人的社会标准分别由什么学说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学说因何成为该时期的统治学说?
(2)材料二中,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满足了人的什么需求?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哪些内容?
(3)材料三中,鲁迅批判节烈观的依据,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女性在近代中国地位的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提高“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的程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世纪,西方使者第一次踏入中国领土,亚欧大陆两大帝国文明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碰撞。发生“历史性碰撞”的两大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与元朝B.罗马帝国与汉朝
C.阿拉伯帝国与唐朝D.罗马帝国与秦朝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他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观察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请填写:A _________;B_________。
(2)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时期人口的迁徙呈现的特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昭
C.司马睿
D.司马懿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B.司马昭
C.司马炎D.司马睿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时间线索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线索与历史事件正确对应的选项是263年—266年—280年—316年
A.西晋建立一魏灭蜀一西晋灭吴一西晋灭亡
B.魏灭蜀一西晋建立﹣西晋灭吴一西晋灭亡
C.魏灭蜀﹣魏灭吴一西晋建立﹣西晋灭亡
D.西晋建立﹣魏灭蜀﹣魏灭吴一西晋灭亡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江南地区的这一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观的(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