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图片符合河姆渡人生活特征的是
A.B.
C.D.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 1 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 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材料可以判断出所反映的原始人类应该生活在 ( )
A.北京周口店B.浙江省余姚C.陕西省西安D.云南省元谋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生活在如下图所示的房屋中( )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建造房屋B.狩猎工具的改进C.农业生产的发展D.火的使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6年2月29日,“黄金稻现——河姆渡文化特展”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落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B.玉米C.粟D.黄瓜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建造干栏式房屋B.种植粟C.铸造司母戊鼎D.使用甲骨文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D.希腊文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