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甲]诗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乙]诗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D.[乙]诗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小题2】请你具体分析一下两首诗中“望"字的含义和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景象反而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②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③供,付托。
【小题1】说说颔联中“隔”的含义?
【小题2】同是写《野望》,试结合相关内容比较本诗与王绩的《野望》中的“望”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对王绩的《野望》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思亲念乡情怀。
B.“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随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D.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小题1】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 (人名)所编撰的《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俱。
【小题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本推荐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茵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小题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因匿名信事件和______________事件,作者决定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段中,作者做了哪儿件事来纪念他?
【小题3】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性格。
【小题4】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范爱农》两篇文章,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
B.这首词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情感,起笔“醉里挑灯看剑”是通过实写表达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之情。
C.“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D.“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小题2】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B.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因思杜陵梦,鬼雁满回塘。
(2)诗句“马作的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小题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