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长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1169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简答题(共5题)

1.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直筒形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0cm2,高度为20cm。(g取10N/Kg)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玻璃杯中所放物体的最大质量)。
2.
将一定质量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毫升(无固体析出)。则
(1)原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克;
(2)蒸发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溶质为_______克;
(3)蒸发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克/厘米3
3.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溶质多少克?
(2)若将这瓶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4.
如图所示是给病人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溶液的标签(部分文字)。

(1) 要配制1 000 毫升这种注射溶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需氯化钠_______克。
(2)如图是某学生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溶质质量份数为 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氯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①写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c中烧杯带有水滴未干燥就使用
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5.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千克,用细线系一质量为1.78千克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g取10N/Kg)
试计算:(1)铜球的体积为多大?_______
(2)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_______
(3)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选择题(共25题)

6.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A.青蛙冬眠B.小狗呼吸加快C.兔子换毛D.小鸟觅食
7.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克水溶解20克某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B.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
C.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18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8克
D.20℃时,32克某物质需要 100克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2克
8.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食盐溶液中,逐渐加入食盐,下列图象能表示加入的食盐质量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
A.AB.BC.CD.D
9.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是混合物
C.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10.
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早灾,国家投人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我国水资源夏季欠缺,冬季丰富
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
11.
下列液体哪种不是悬浊液( )
A.泥水B.肥皂水C.血液D.粉笔灰水
12.
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B.①②③
C.②③④D.④⑤⑥
13.
已知 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M溶液和N溶液的烧杯,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和固体N,现将两杯溶液升温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M减少,N增加B.杯底固体M减少,N增加
C.溶液中M、N均减少D.溶液中M、N均增加
14.
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能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B.加入同温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
C.蒸发部分溶剂D.降低温度
15.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克硫酸铜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5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6.
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如图甲);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如图乙)。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17.
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倒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18.
某科学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向A管内用力吹气,烧瓶将会()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9.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如图,可
见两物体的质量相比较(    )

A.甲质量大于乙B.乙质量大于甲
C.甲、乙质量相等D.无法判断
20.
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若干石头,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A.保持不变B.增加一些C.降低一些D.都有可能
21.
一木块放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4克,当把该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ρ=103kg/m3ρ=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
A.大于4克B.小于4克C.等于4克D.无法确定
22.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A.火山爆发B.雷电交加C.流星划破夜空D.狂风暴雨
23.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是靠空气的浮力上升的
B.水下的潜水艇,下潜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4.
一空心铅球, 重4.5牛顿, 体积为0.5 分米3, 如果把这个铅球浸没在水中, 松手后铅球将( )
A.上浮;B.下沉;C.悬浮;D.无法确定。
25.
如图,把同一金属块用线吊着浸入水中的情况,哪一种情况,线对金属块的拉力最大( )
A.B.C.D.
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B.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
C.高气压区的气流向上流动
D.我国降雨集中在夏季,主要受到偏南季风的影响
27.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静止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F,则( )
A.ρ>ρF> FB.ρ>ρF= F
C.ρ<ρF= FD.ρ<ρF< F
28.
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
A.冬暖夏凉B.阴转多云C.四季如春D.终年高温
29.
与海南岛相比,湖州四季分明,气温夏高冬低,影响我市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C.纬度位置D.地貌
30.
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瓶内的气压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所以水再次沸腾
C.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D.瓶内的气压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再次沸腾

3.填空题(共5题)

31.
如图为粗盐提纯的一个过程:

(1)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中,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 )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4)粗盐提纯的三个步骤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32.
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即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3.
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有一木块浸在水中,有体积露出水面,浸在另一种液体中时,有体积露出液面,则此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_,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
35.
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2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