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7课 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505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谬了如指掌
B.裂金柝拓片万钧风驰电
C.命桎酷皓首穷经
D.目故弄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④⑤⑥①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⑤①⑥②③④
3.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③④⑥①
4.
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5.
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且放白鹿青崖间
C.我欲因之梦吴越
D.脚著谢公屐
6.图中表示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读甲乙丙丁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读甲乙丙丁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虎瑟兮鸾回车
B.深林兮惊层巅
C.云青青兮欲
D.对此欲倒东南
13.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难求信:相信
B.迷花倚石忽已暝:迷茫
C.虎鼓瑟兮鸾车回:回旋,运转
D.行即骑访名山须:必须

2.诗歌鉴赏(共6题)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小题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谈谈你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16.
阅读《夜归鹿门歌》,回答问题。
(1)阅读并分析第1、2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阅读并分析第3、4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阅读并分析第5、6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阅读并分析第7、8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3分)
1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小题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小题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1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⑴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
⑵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3分)

3.语言表达(共1题)

20.
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辞。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4.小作文(共1题)

21.
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诗歌鉴赏:(6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