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6.
某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
则该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年龄(岁) | 13 | 14 | 15 | 16 |
人数(人) | 1 | 2 | 5 | 4 |
则该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13,14 | B.14,15 | C.15,15 | D.15,14 |
7.
某工厂计划生产300个零件,由于采用新技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数量是原计划的2倍,因此提前5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2.选择题- (共2题)
8.
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枝条不处理,B枝条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油,C枝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油,D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9.
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枝条不处理,B枝条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油,C枝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油,D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3.填空题- (共4题)
11.
如图,在Rt△ABC的纸片中,∠C=90°,AC=5,AB=13.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DB折叠得到△ADB′,AB′与边BC交于点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___.

12.
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PA,过点P作PE⊥P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EF⊥BP于点F,则下列结论中:①PA=PE;②CE=
PD;③BF﹣PD=
BD;④S△PEF=S△ADP,正确的是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3.
如图,BD是▱ABCD的对角线,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
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E,F两点;②作直线EF,分别交AD,BC于点M,N,连接BM,DN.若BD=8,MN=6,则▱ABCD的边BC上的高为___.


4.解答题- (共5题)
14.
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
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15.
某学校为了解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选修情况,对报名参加A.跆拳道,B.声乐,C.足球,D.古典舞这四项选修活动的学生(每人必选且只能选修一项)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图①和图②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B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被调查选修古典舞的学生中有4名团员,其中有1名男生和3名女生,学校想从这4人中任选2人进行古典舞表演.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被选中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B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被调查选修古典舞的学生中有4名团员,其中有1名男生和3名女生,学校想从这4人中任选2人进行古典舞表演.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被选中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17.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D是射线CB上一点(点D不与点B重合),以A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点E和点C在AB的同侧),连接CE.

(1)如图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直接写出CE与AB的位置关系;
(2)如图②,当点D与点C不重合时,(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EAC=15°时,请直接写出
的值.

(1)如图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直接写出CE与AB的位置关系;
(2)如图②,当点D与点C不重合时,(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EAC=15°时,请直接写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